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一是某基因型为AaBb高等动物的三个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二是该动物的  细胞分裂过程中某阶段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一甲中A和b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一个甲细胞经完整的分裂过程后能产生的配子有
 
种,基因型是
 

(2)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内染色体与DNA数量比为1:1的是
 
,乙细胞处于
 
期.
(3)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m的数值为
 

(4)请在下面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甲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核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的比值”的变化情况.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专题: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一中:甲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生物为雄性动物;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二中:曲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模型.
解答: 解:(1)图一甲中A和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图中含A和b基因的染色体组合,移向细胞的一极,所以一个甲细胞经完整的分裂过程后能产生的配子有2种,基因型是Ab、aB.
(2)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细胞内染色体与DNA数量比为1:1的是乙、丙;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3)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加倍;若图二表示有丝分裂,则m的数值为2,若图二表示减数分裂,则m的数值为1.
(4)甲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核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的比值”的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2      Ab、aB  
(2)甲、乙    乙、丙     有丝分裂后
(3)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1或2
(4)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根据丙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该生物的性别,进而判断各细胞的名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自然环境中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经过一昼夜后有机物积累量增加
B、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为B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CO2浓度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D、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图示中,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f、d、b表示的结构是
 

(2)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是以
 
(填物质)形式传递的,属于
 
信号传递.
(3)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图,图甲中这样的结构有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育种工作者运用多种育种方法,培育茄子的优良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搭载萌发的种子以获得基因突变的茄子,这种育种方式称为
 
.多次太空搭载是为了提高
 
.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的特点.
(2)茄子晚开花(A)对早开花(a)为显性,抗青枯病(B)对易感青枯病(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以下是快速培育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品种的主要步骤:①第一步:种植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 aabb)与二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BB),异花传粉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种子.②第二步:播种F1种子得到F1植株,再用
 
的方法获得单倍体.③第三步:用
 
处理获得的单倍体幼苗,得到纯合体,选出早开花、抗青枯病的植株.
(3)上述育种过程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
B、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两者的基质里都含有少量DNA和RNA
D、两者所含的酶的种类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单选)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
A、呼吸道内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的密闭性
C、呼气肌的主动收缩
D、吸气肌的主动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一是某地某农业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其中虚线表示因气候变暖后,新出现的关系;图二表示蝼蛄在入侵到该地区后一定时间内的种群数量增长变化.
请分析后回答:
(1)全球变暖的主因是人类的活动使碳循环平衡被打破所致,由此可见,碳等物质循环具有
 
的特点,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人工鱼塘等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能量输入除了太阳能以外,可能还有
 
输入.
(2)在图一中,除图示的生态系统成分外,没有画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
 
,与食虫鸟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
 

(3)在图二的t1、t2、t3三个时间中,蝼蛄种群的种内竞争最强的是
 
.在蝼蛄入侵该地的早期,这种入侵最可能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增大,减小,无影响).
(4)已知蝼蛄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画出蝼蛄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2和t3对应的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不能横穿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是(  )
A、维生素D和性激素
B、水和尿素
C、酶和胰岛素
D、氨基酸和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人员对取自四种不同生物的细胞(依次编号为甲、乙、丙、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有”,“×”表示“无”)请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细胞最可能分别取自下列哪组生物?(  )
核仁叶绿素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纤维素酶处理的结果
××××无变化
×××××无变化
×××外层结构破坏
外层结构破坏
A、乳酸菌、团藻、水稻、光合细菌
B、水稻、光合细菌、乳酸菌、团藻
C、光合细菌、乳酸菌、水稻、团藻
D、团藻、水稻、乳酸菌、光合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