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的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然后给予单侧光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不生长 B.直立生长

C.向光弯曲生长 D.背光弯曲生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二倍体植物(2n=l4)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选育该性状可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F2性状统计结果

编号

总株数

可育∶不育

1

35

27∶8

2

42

32∶10

3

36

27∶9

4

43

33∶10

5

46

35∶11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1代均可育,F1自交得F2,统计其性状,结果如上表,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在应用上的优势是不必进行________________操作。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右下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 控制种子为茶掲色,r控制黄色)。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_______________原理。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眹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_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联会时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扱,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8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③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黄色种子占7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8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雄配子的比例是_________,这可能与带有异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

④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_________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__________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基因型为MM的雌性动物,其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过程中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细抱是初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2种类型的卵细胞

C.细胞中的M和m可能是MⅠ期交叉互换导致

D.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对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基团),其中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糖类的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的是

A. 纤维素 B. 糖元 C. 麦芽糖 D. 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正常细胞发生突变后具有了无限增殖的能力,这属于

A.细胞分化 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吉林两省八校高一上期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大雁体内具有贮存能量和减少热量散失的物质是

A. 糖原 B. 淀粉 C. 脂肪 D. 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上11.28周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B.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C.酶适宜于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最高活性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作为另一个反应物的底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