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a-f表示10万年前某水体演替的过程示意图,但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尤其是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f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

B.f阶段将树木砍伐,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过程短

C.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

D.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的时间漫长

经历的时间短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

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A、题意显示,该演替过程的起点是原生裸地,故图中a-f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A正确;

B、在f阶段将树木砍伐,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则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过程短,B正确;

C、根据题意“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燥”可知,无论是否有人类活动,森林都会退化为荒漠,说明人类的活动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C错误;

D、根据题意“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燥”可知,无论是否有人类活动,森林都会退化为荒漠,说明人类的活动没有改变了演替的方向,人类活动只是加快了荒漠化的进程,因此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转录过程B.①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C.②过程的原料为氨基酸D.②过程需要tRNA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1)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在这些部位,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运输称为_________,它是细胞的主动运输。生长素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

3)脱落酸的作用是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_______,则乙、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5)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假设不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

B.aj生物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一些物质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发生在细胞核

B.bc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但是空间结构不同

C.图中a代表DNAd可能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酶

D.从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提取b,利用逆转录酶构建的cDNA文库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r)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的表现型不能反映它的基因

B.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3

C.基因R对基因r为完全显性

D.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光呼吸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O2/CO2值异常时发生的一种生理过程(如下图)。该过程是细胞在 Rubisco酶的催化下,消耗O2,生成CO2,借助叶绿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共同完成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Rubisco酶既能催化C5和CO2反应,又能催化C5和O2反应。与该酶相比,ATP合成酶等酶的专一性程度要__________

(2)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进行光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__

(3)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将细胞呼吸称为“暗呼吸”。“暗呼吸”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__

(4)当雨后天晴,大气中O2/CO2值降低时,葡萄糖等糖类积累的速率将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不可能是高等动物细胞

B.结构①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结构①②⑤中都含有RNA分子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结构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细胞是如何应对缺氧的

2019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格雷格·萨门扎三位科学家,他们阐明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适应不同氧气环境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号机制。

人体缺氧时,会有超过300种基因被激活,或者加快红细胞生成、或者促进血管增生,从而加快氧气输送——这就是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那么是什么在激活、调控这300多种基因呢?科学家在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HIF)。HIF由两种不同的 DNA 结合蛋白(HIF-1α 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部分是HIF-1α;而蛋白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所以,HIF-1α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

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HIF-1α会被降解。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脯氨酰羟化酶的参与下,氧原子与HIF-1α脯氨酸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羟基。羟基化的HIF-1α能与VHL蛋白结合,最终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的情况下,HIF-1α羟基化不能发生,导致HIF-1α无法被VHL蛋白识别,从而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激活缺氧调控基因。这一基因能进一步激活300多种基因的表达,促进氧气的供给与传输。

HIF 控制着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对氧气变化的复杂又精确的反应,三位科学家一步步揭示了生物氧气感知通路。这不仅在基础科学上有其价值,还有望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带来创新性的疗法。比如干扰 HIF-1α的降解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来治疗贫血,同时还可能促进新血管生成,治疗循环不良等。

1)下列生命活动中,会受氧气含量的影响的是__________

A.细胞吸水 B.蛋白质合成 C.细胞分裂 D.兴奋的传导

2)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图氧气感知机制的分子通路补充完整,并写出A-D代表的物质。

A. __________B. __________C__________D. __________

__________;② __________;③ __________

3VHL蛋白是氧气感知机制的分子通路中一个重要分子,VHL基因突变的患者常伴有多发性肿瘤,并发现肿瘤内有异常增生的血管。推测与正常人相比,患者体内HIF-1α的含量___________。要抑制此类患者的肿瘤生长,可以采取的治疗思路有哪些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