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回答下面两例有关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
Ⅰ.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实质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植物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就可将重金属移出土体。目前科学家正尝试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符合植物修复技术要求的转基因植物。
(1)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大部分物种的基因能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都是           结构。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植物细胞,可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3)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                  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Ⅱ.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大会宗旨是如何减少CO2的全球排放量。生态学家研究出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CO2的排放,“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经        (填生物名称)的作用,可以形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          。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3)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                                           
(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                          的工程体系。

(12分)
Ⅰ.(1)协调与平衡原理
双螺旋  DNA分子杂交技术(3)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Ⅱ.(1)硝化细菌(2) 不能   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3)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CO2,降低了温室效应
(4)物质循环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分)

解析试题分析:Ⅰ.(1)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2)异种生物的基因能拼接,原因是DNA分子都是双螺旋结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植物细胞。
(3)植物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Ⅱ.(1)氨经硝化细菌的作用形成硝酸盐。
(2)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生态工程中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得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3)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突出的优点是减少了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CO2,降低了温室效应。
(4)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考点:基因工程和生态工程。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提升获取图文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面两例有关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

Ⅰ.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实质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植物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就可将重金属移出土体。目前科学家正尝试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符合植物修复技术要求的转基因植物。

(1)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大部分物种的基因能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都是           结构。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植物细胞,可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3)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                  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Ⅱ.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大会宗旨是如何减少CO2的全球排放量。生态学家研究出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CO2的排放,“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经        (填生物名称)的作用,可以形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          。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3)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                                           

(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                          的工程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转基因鱼在武汉完成测试可能成为世界首例实现商品化的转基因动物—诞生于武汉的快速生长转基因鲤鱼,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走出实验室,实现商品化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鲤鱼有两种,一种是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F1。和普通鲤鱼不同的是,它的背部高高隆起,肌肉十分发达。另一种是具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吉鲤”,它长得酷似鲤鱼,在它的基因中,除了两套鲤鱼染色体外,还多了一套鲫鱼的染色体。基本改造在它们身上显示出巨大威力。今年4月出生的F1代鱼苗,在短短150天之内就长到了1200g左右,最大的甚至有2000g。它们的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要快140%以上!它们具有大规模的繁育能力,如果把这个成果进行推广,我国北方就可以一年吃两季鱼了。据测算,饲养转基因鱼F1和“吉鲤”,经济效益比普通鲤鱼分别可提高12.6%和52.11%。不过专家们也指出:尽管转基因产品带来的农业利益十分诱人,但不能不考虑潜在的危险性,如果把抗药性基因、产生毒素的基因、致癌基因也导入到与人类有关的生物或实验室中培养的实验微生物中,如果逃逸出去,将是一场灾难。即使不是这样,某些基因拼接出来的生物,其性状也很难预测,它们的出现对地球生态系统是何种影响,也难以预料。因此,必须慎重对待。至于基因工程用于人类本身,则可能出现有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争议,人类更应有充分的准备。最引人注目的是,“吉鲤”都是不能生育的。也就是说,不用担心它在推广过程中与其他动物杂交引起生态危害。在中试基地,专家对转基因鱼进行了严密的食品消费安全性试验。转基因鱼可望走上大众餐桌。
(1)文中的“转基因鲤鱼”是指遗传物质中转入了_____基因的鲤鱼。
(2)转基因鲤鱼F1,可能是指_______。
A.用含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饲料喂养的鲤鱼 B.转基因鲤鱼与普通鲤鱼的杂交第一代 C.转基因鲤鱼与草鱼的杂交第一代 D.转基因鲤鱼与鲫鱼的杂交第一代
(3)从报道中可知,“吉鲤”属于生物三种变异类型中的______变异。“吉鲤”体内的草鱼生长激素是在细胞的________(细胞器)上合成的。
(4)培养不育的“吉鲤”的目的是为了避免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期中题 题型:实验题

青蛙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下面是对青蛙的有关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为了探究雌激素能否促进雌性成蛙排卵,做了如下实验: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雌性幼蛙20只,分成甲、乙两组。把两组幼蛙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分开培养,每天同一时间饲喂:甲组饲喂用适量雌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乙组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直至幼蛙发育为成蛙,提供成蛙繁殖所需的所有条件(包括雄性成蛙),观察并记录排卵量,分别计算两组排卵量的平均值。
(1)本实验中___________是实验组。
(2)本实验有多个变量,其中,_________是自变量,请例举一个无关变量___________。
(3)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说明雌激素能促进雌性成蛙排卵;
②.......;
③.......。
(4)为排除雌蛙体内雌激素对实验的影响,有人建议增设丙组,丙组除了雌性幼蛙被摘除卵巢外,其他的均保持与乙组相同。请你对这种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Ⅱ.新华社2010年3月1日电:瑞典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雌激素污染物会使雄性青蛙变性。研究人员认为:造成雄性青蛙变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雌激素污染物使青蛙的性染色体组成由____________变成XX;其二,受雌激素污染严重的环境使青蛙的性别表现型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