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①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酶为_      __。

(2)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常用_     __处理该细菌,以增加该细菌__     _的通透性。

(3)土壤农杆菌的质粒上应该具备_         __以便筛选。

(4)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__    _,原理是_     __,在该技术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脱分化,形成_          __,才能得到水稻新品种植株。

(5)从变异类型上分析,该水稻的新性状的出现应该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           _。

 

【答案】

(共8分,每空1分)⑴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答完整才给分)   ⑵氯化钙(CaCl2或Ca2+)    细胞壁   ⑶标记基因    ⑷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愈伤组织   ⑸基因重组

【解析】

试题分析:⑴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的工具酶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⑵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由于细菌最外层是细胞壁,故常用氯化钙处理,以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让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以利于重组质粒导入。

⑶质粒上的标志基因如四环素抗性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⑷由植物细胞培养成植株,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在该技术过程中,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⑸转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            (填序号)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此步骤使
                         和                 构成                  。
(2)若要在体外扩增IPA1基因可采用PCR技术。标准的PCR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变性”,这一步骤如果发生在细胞内,是在                    的作用下完成的;第二步是退火;第三步是“延伸”,需要用到                      酶。
(3)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
(4)从变异类型上分析,该水稻的新性状应该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宁波四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9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①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此步骤使 ▲   ▲ 
成重组质粒。
(2)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常用 ▲ 处理该细菌,以增加该细菌 ▲ 的通
透性。
(3)每个含突变基因IPA1重组质粒中至少含  ▲   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4)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    ,原理是   ▲    。在该技术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   ▲    ,才能得到水稻新品种植株。
(5)从变异类型上分析,该水稻的新性状的出现应该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             (填序号)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此步骤使

                          和                  构成                   。

(2)若要在体外扩增IPA1基因可采用PCR技术。标准的PCR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变性”,这一步骤如果发生在细胞内,是在                     的作用下完成的;第二步是退火;第三步是“延伸”,需要用到                       酶。

(3)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

(4)从变异类型上分析,该水稻的新性状应该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宁波四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9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①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此步骤使  ▲    ▲ 

成重组质粒。

(2)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常用  ▲ 处理该细菌,以增加该细菌  ▲  的通

透性。

(3)每个含突变基因IPA1重组质粒中至少含   ▲    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4)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     ,原理是    ▲     。在该技术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    ▲     ,才能得到水稻新品种植株。

(5)从变异类型上分析,该水稻的新性状的出现应该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