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如图中的A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B图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2)B图中乙细胞处于A图中的BC段.
(3)B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4)B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甲.
(5)B图中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发生在乙.

分析 分析A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B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1)图A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含有的DNA分子数由2变为1.
(2)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A中的BC段.
(3)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由以上分析可知,B图中甲细胞属于有丝分裂,乙和丙细胞属于减数分裂.
(5)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2乙细胞所在的时期.
故答案为:
(1)着丝点分裂
(2)BC
(3)减数第一次
(4)甲 
(5)乙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的问题.
(1)如图是胡萝卜素提取粗品鉴定结果示意图.点加提取样品的是BC点,点加标准样品的是AD点,该鉴定实验的方法叫做纸层析法.
(2)微生物培养时,如果想让培养基内只生长真菌,则可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后期进行菌落统计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3)与微生物培养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胡萝卜素不易挥发,一般考虑萃取法提取,提取使用的最佳试剂是石油醚,蒸馏瓶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对胡萝卜进行粉碎、干燥时,要特别注意干燥的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胡萝卜焦糊.提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加热方式加热,以保障安全.
(5)提取玫瑰精油可用水蒸气蒸馏(或水中蒸馏)法,对装有玫瑰花瓣和水的蒸馏瓶加热,可在锥形瓶中收集到油水混合物,再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I,可以使油水混合物分层,通过分液漏斗获取油层,此时油层中还有一定水分,一般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无水Na2SO4吸水.
(6)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为防止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可以将橘皮干燥去水后用石灰水浸泡再压榨;在压榨液中加入小苏打和硫酸钠的目的是易于油水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快过年的时候,农村有杀过年猪的习惯.杀猪时获得的新鲜猪血在下列哪种温度下凝固最快(  )
A.0°CB.20°CC.35°CD.60°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植物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示体现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已知该植物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皆可,那么理论上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0种.
(3)育种工作者将某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紫花:红花=2:1:1,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
(4)育种工作者将(3)问中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种植后发现一植株上有开蓝色花的枝条,其它花为紫色花.他们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一:诱变产生一个新的显性基因(D),能够把白色前体物转化为蓝色素,在变异植株中紫色素仍能产生,只是被蓝色掩盖.
假设二:上图中基因B发生了突变,转变为决定蓝色素合成的基因.
现欲确定哪个假设正确,请完善下面的设计方案:
实验步骤:将上述蓝色花进行套袋  处理,让其自交.将自交所结种子种植后,分析其性状表现.
结果分析:若红色、紫色、蓝色都有,则假设一正确;若只有红色和蓝色,没有紫色出现,则假设二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正常情况下,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子链(  )
A.和对应的母链相同B.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C.和对应的母链互补配对D.与母链相同,但T为U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2.2头•km-2;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的数量增加.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若线粒体受损,会影响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K+
②高温会影响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③细胞呼吸时丙酮酸要转运到线粒体内才能被利用 
④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⑤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以利用线粒体产生的ATP和[H]合成(CH2O)
⑥细胞分化、癌变、衰老时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y),A、B、C、D 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C代表分解者,E1代表的含义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
(2)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7%(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急剧下降,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易地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科学家发现一种AGTN3基因,其等位基因R能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其另一等位基因E能提高运动员的长跑成绩.请回答:
(1)基因AGTN3变成基因R或E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突变.该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是DNA分子的基因内部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现基因R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加大,而基因AGTN3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减小.那么,该种群中具有R基因的个体更容易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米控制人的各种性状.基因R控制人体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4)科学家把运动员注入的能改善运动员各种运动能力和耐力的基因称为基因兴奋剂.并预言,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提高,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将出现使用基因兴奋剂这种最隐蔽的作弊行为.这是因为注入的基因存在于运动员的B.
A.血液中    B.肌肉中    C.心脏中    D.小脑中
(5)若一对夫妇不含R基因,因注射了R基因都提高了短跑成绩,则他们在这以后所生子女具有R基因的概率是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