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RNA)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将EBV的RNA直接注入到人体细胞内一定会引起EBHF
B、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不同
C、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同
D、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专题: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埃博拉病毒的繁殖过程,首先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其次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同时合成-RNA,蛋白质再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据此答题.
解答: 解:A、根据题干信息“EBV和宿主细胞结合后,需要核酸-蛋白质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中,才能进行增殖”可知,直接将单独的EBV的-RNA注入细胞不能引起EBHF,A错误;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中嘧啶比例与mRNA中嘌呤比例相同,因此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B错误;
C、过程②翻译形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同,C正确;
D、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ATP等,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结合埃博拉病毒繁殖过程图,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1)图中A的含义为:A
 
,B中的能量除了被C利用以及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
 
,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2)由图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
B、鳜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C、该食物网能量的来源只有水草固定的太阳能
D、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真核细胞的(  )
A、细胞核含有DNA,可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B、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C、线粒体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D、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因缺乏某些营养成分或激素而出现一些病症,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缺乏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
B、缺锌易患肢端肥大症
C、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
D、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组织水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无突变发生),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并根据染色体数目不同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各组细胞数如图.下列对图中所示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进行DNA复制
B、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乙组细胞中有的进行有丝分裂,有的进行减数分裂
D、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被15N标记(原料含14N),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个被15N标记的甲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二细胞中能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的结构是
 
(填标号),而细胞质为
 
色.
(2)分离图一细胞各种细胞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图一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抗体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
 
(填标号).
(3)图一细胞中结构⑥与
 
有关.⑥的化学成分是
 

(4)图二所示细胞与图一细胞相比,特有的两种具膜细胞器是
 
(填标号).
(5)观察图二细胞,回答:其中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
 
(填标号),含有RNA的结构有
 
(填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生物科学中,首次揭示生物体结构统一性的是(  )
A、酶的发现
B、膜流动镶嵌模型提出
C、细胞学说
D、生物进化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Ⅲ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Ⅰ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
 
(填“高”或“低”)70mV.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
 
的方式释放
 
,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
 
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Ⅱ、Ⅲ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
 
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
 
,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
 
作用.
(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
 
形成痛觉.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
 
类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