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 3:1。D11基因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从而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__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他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答案】 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 隐性 抑制 减少 随机性 隐性 正常 矮秆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D11基因的作用机制图.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CYP724B1酶能促进BR的合成,BR与细胞膜上的BR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植株长高.若D11基因发生突变,则会导致CYP724B1酶不能合成,进一步导致BR不能合成,因此形成矮秆植株。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2)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说明正常相对于矮秆为显性性状,由此可见EMS诱发D11基因发生隐性突变;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EMS诱发D11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后会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使水稻植株内BR含量减少,进而产生矮秆性状。
(3)EMS会诱发D11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也会诱发D611基因发生突变,可见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特。
(4)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是D611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形成的,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说明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进而形成BR,且BR的受体正常,这有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矮秆植株,可能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也可能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实验来探究。若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其矮秆性状形成的原因是不能合成CYP724B1酶,导致BR不能形成所致,这可通过给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若植株全长为正常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 反光镜上 B. 装片上 C. 物镜上 D. 目镜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江苏省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一块沿海滩涂湿地,总面积达65.8万公顷,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盐城大丰沿海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A.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B.有效控制工厂污水对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

C.将世界各地的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

D.对丹顶鹤和它们所生存的生态系统进行就地保护,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为探求不同耐盐草本植物是否能在滨海盐碱地生长及对滨海盐碱地是否有改良效果,研究者选取了4种耐盐草本植物(T1田菁、T2苜蓿、T3苏丹革、T4碱蓬)进行试验研究,测量地上植株株高,同时对土壤速效氮进行分析。图1为不同植物株高,图2为不同处理下土壤速效氮的动态变化(CK为对照组)。

①从图1中可看出,旺盛期和收获期时___________植物的植株高度最高。从图1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②从图2中可看出,4种植物处理的土壤速效氮总体含量呈___________趋势,说明速效氮___________。比较4种植物处理土壤结果,___________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改善了土壤的氮素营养,与其是豆科植物有关,其根部可与___________共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遗传病患者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C.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D.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DNA的分布,正确的是 ( )

A. 人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含DNA分子

B. 人体肝细胞的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子

C. 含DNA的原核细胞不会同时含RNA

D. 人体肌肉细胞中的DNA都分布在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 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 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 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2肽被水解成1个四肽,2个三肽,2个六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 6 18B. 5 18

C. 5 17D. 6 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用32P 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外壳的磷脂分子和内部的DNA分子

B. 过程②应短时保温,有利于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 过程③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颗粒,使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沉淀

D. 过程④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 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而导致溶血

C. 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 胆固醇是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同时又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