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图1为某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图3为25℃时,a、b两种植物C0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乙丙段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甲、乙、丙、丁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___________,对应图2中的_______(用a、b、c、d表示)点。

(2)图3中,对于b植物,假如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___klx以上植物才能生长。对于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若使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点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

(3)要测定植物在温度为A、光照强度为d时的真正光合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

一组将植物置于_______条件下,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温度为A、光照强度为d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NaHC03溶液或C02缓冲溶液,所测得数值为__________

(4)该植物细胞吸收1802,放射性元素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02中。

【答案】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乙和丙 c X 右移 黑暗或遮光且在A温度下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差值(净光合作用速率)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回顾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梳理相关知识点,认真分析各小题,即可正确作答在图1中乙和丙点处于拐点,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图2c点二氧化碳释放量为0;氧气的产生总量为6,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都用于了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d氧气的产生总量为8,有氧呼吸产生6个单位二氧化碳,需要从外界吸收2个单位的二氧化碳由图3可知b植物呼吸作用是1 mg·m-2·h-1,在光照强度等于X时,净光合作用为1 mg·m-2·h-1,12小时光照和黑暗,只要光照强度大于X就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就能正常生长。P点是a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温度升高到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呼吸作用增强,因此应向右移动,M是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因此M向左下方移动

(1)在图1中乙和丙点处于拐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产生ATP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图2c点二氧化碳释放量为0,氧气的产生总量为6,说明此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都用于了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于图1中的乙点和丙点

(2)由图3可知b植物呼吸作用是1 mg·m-2·h-1,在光照强度等于X时,净光合作用为1 mg·m-2·h-1,12小时光照和黑暗,只要光照强度大于X就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就能正常生长。P点是a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温度升高到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呼吸作用增强,因此应向右移动

(3)真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与净光合作用之和,呼吸作用需要在黑暗的条件下且在A温度下测得,NaOH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此时装置中气体的变化量就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在光照作用下,NaHCO3溶液或C02缓冲溶液可以保持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此时压强的变化应是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的差值

(4)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放射性元素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因为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用于产生水,而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 a、b、c 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的 a、b、c 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图甲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 X 最多有 20 种,b 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 图乙中条柱可以代表内质网

D. 图甲、图乙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精巢中某个细胞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据图不能确定该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

B. bc段表示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C. 若图代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cd段

D. 若图代表有丝分裂,b点和e点对应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研究20℃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得到如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

B. 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 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少量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 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 外来物种的人侵可能降低生物的多样性

C. 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可能降低或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正忙着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请分析回答:

图1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___________。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

(5)随着规模扩大,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扔进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下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下左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 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 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 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生物学实验中,不同试剂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下列实验中的两种试剂不需要混合后再使用的是

A.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利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鉴定还原糖

C. 利用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鉴定蛋白质

D. 利用盐酸和酒精对根尖细胞进行解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 染色体变异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 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上属于基因突变

D. 基因重组会导致配子种类和数目的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