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1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2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物质①作用是________,当细胞四产生的物质②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这种疾病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二和细胞三受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与____________细胞的数量直接相关。人体感染HIV初期机体免疫系统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使体液中的HIV浓度下降的。

(3)为探究某种草药PP是否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修复与调节有关,某研究小组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组1(免疫抑制剂灌胃+生理盐水灌胃),组2(免疫抑制剂灌胃+PP灌胃),检测两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胸腺的萎缩程度。实验表明组1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低于组2,胸腺的萎缩程度高于组2,这一结果能不能说明PP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说明PP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自身免疫病 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反应速度快、反应强烈,产生抗体量多) T 吞噬细胞的吞噬、浆细胞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使HIV感染的靶细胞裂解死亡 不能,缺乏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 不能,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或PP可降低胸腺的萎缩程度)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1,在胸腺中成熟的细胞为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对应图中细胞二)在骨髓中成熟的细胞是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子细胞三和四,分别是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物质②,即抗体;对此分析,由T细胞产生的物质①,即淋巴因子。图2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先急剧增加,后急剧减少,之后逐渐再增多;T细胞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多后逐渐减少。

(1)图1中物质①是淋巴因子,其作用是促进细胞一(B细胞)的增殖分化;物质2是抗体,如果它与机体内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无法与其受体结合导致的疾病为自身免疫病。细胞二和细胞三都是记忆细胞,其受同种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反应强烈,产生抗体量多

(2)图2中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与T细胞的数量直接相关。人体感染HIV初期机体免疫系统是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浆细胞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使HIV感染的靶细胞裂解死亡等三方面共同配合,使体液中的HIV浓度下降的。

(3)结合题意,实验目的是探究草药PP是否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修复与调节(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胸腺萎缩程度)有关,所以自变量是草药PP,但必须排除灌喂的免疫抑制剂对小鼠免疫能力的抑制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胸腺萎缩程度),即实验设计必须设置一组空白对照组(只喂等量的生理盐水)。所以题中只有两个组对照还不能说明PP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同理,也不能说明PP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因为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下图I、II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A. 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I、II两种类型,比例为1:3

B. 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 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a)/2个

D. 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l-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条多肽链的分子式为CxHyOpNqS,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半胱氨基(C3H7O2NS)、丙氨酸(C3H7O2N)、赖氨酸(C5H12O2N2)、苯丙氨酸(C9H11O2N)。分析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

A. q1 B. p1 C. q2 D. p+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833年,PayenPersonz从麦芽的水抽提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了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物质,它可以使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后来知道这种物质就是淀粉酶。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下图为研究pH对两种淀粉酶相对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与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终产物相比,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知,__________淀粉酶在人体胃液(pH=l.8左右)中的活性更高。

(2)在验证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的相对活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来表示。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①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酶,然后一起放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

②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的酶,一段时间后检测。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应选择哪种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D表示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

(4)该化合物由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胰岛素对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减慢
B.胰岛素由胰岛细胞分泌后只运输到肝细胞发挥作用
C.垂体分泌促胰岛素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
D.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三孢布拉霉菌能用来生产胡萝卜素,但该菌株的高产性状容易退化,需要定期筛选出高产菌株,研究表明菌体细胞内含有可将无色的TTC还原为红色复合物的物质,且菌体细胞内该物质的含量越高,还原能力越强,胡萝卜素合成能力也越强。结合下列筛选菌株及提取胡萝卜素的流程图回答问题:

三孢布拉霉菌→梯度稀释→涂布到含TTC的培养基上→挑取单菌落→扩大培养→收集菌丝并处理→萃取→鉴定

(1)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有从植物中提取等等。上述流程图中提取到胡萝卜素后鉴定一般要用________法。胡萝卜素能够治疗夜盲症、干皮症等是因为夜盲症、干皮症等疾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A而引起的,而1分子的β-胡萝卜素可被氧化分解成2分子_____________。根据胡萝卜素的理化性质分析,为了让胡萝卜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炒胡萝卜时要多加些________________

(2)流程图中将菌液涂布到含TTC的培养基上,目的是筛选出合成胡萝卜素较强的菌体(高产菌株),含TTC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对照组需涂布等量的__________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挑取单菌落时,若菌落周围____________,则菌株合成胡萝卜素的能力较强。

(3)为了验证萃取物是否是胡萝卜素,该同学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萃取物和色素混合液(含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图甲所示,并进行分离,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位置为____________(填字母)时,即可说明该萃取物最可能是胡萝卜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二倍体植物(2n=12)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总株数

可育:不育

1

35

27:8

2

42

32:10

3

36

27:9

4

43

33:10

5

46

35:11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1代均可育,F1自交得F2,统计其性状,结果如上表,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由______对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杂交育种中,选择雄性不育植株作为母本的优势是不必进行______________操作。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上左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黄色,r控制绿色)。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_____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7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③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绿色种子占6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黄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6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

④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________色的种子作为母本;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__________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组,原因是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