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一般来说,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形成的突触多数是抑制性突触,而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突触主要是兴奋性的。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图2是以图1为研究材料得到的相关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ABC神经元的末端都有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之为______________,其内含有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题意及已学知识判断,如果只给细胞C适宜的刺激。微电极一般不能检测到M部位有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研究发现,一个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不足以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如上图2),其中阶段1比阶段2两次刺激的时间间隔要长,结果阶段1膜电位峰值比阶段2要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根据阶段1~4说明如何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_______________。阶段5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触小体 神经递质 C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兴奋不能传到M处,所以M处无电位变化,故检测不到 阶段1两次间隔较长,第二次刺激时,第一次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了,所以相当于单次刺激,而阶段2两次间隔较短,两次电位可以累加,所以峰值更高 需多个(两个)神经元(同时)多次适宜的刺激累加才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产生的效应可以相互抵消

【解析】

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可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作用类型可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神经递质。

1)神经元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据图分析可知:C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兴奋不能传到M处,故M处无电位变化,故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3)若间隔一段时间后给予相同的刺激,会发现电位的峰值与间隔时间有关系,原因可能是阶段1两次间隔较长,第二次刺激时,第一次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了,所以相当于单次刺激,而阶段2两次间隔较短,两次电位可以累加,所以峰值更高;分析阶段1—4的膜电位可知:只有阶段4超过了阈值,即要达到阈值(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需要多个(两个)神经元(同时)多次适宜的刺激累加才可以;阶段5分别是A兴奋型神经递质和C抑制型神经递质施加之后的结果,可发现两者同时施加的效果低于A或C的单独施加效果,据此可说明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产生的效应可以相互抵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向含氧量丰富的酵母菌培养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a能抑制葡萄糖分解,b能抑制丙酮酸分解,c能抑制[H]与氧结合形成水,d能抑制ATP形成。有关实验结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a可使丙酮酸的含量减少

B.加入b可使O2的消耗减少

C.加入c可使酒精的含量增加

D.加入d可使ADP的含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反应为吸能反应

B. 曲线I表示无酶参与时的反应

C. E2代表有酶催化时所降低的活化能

D. 其他条件相同E4越大,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小组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进行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的研究,实验测得温室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种子萌发时往往需要加水浸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种子萌发时,种子堆中的温度会_____________(填“不变”或“升高”或“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水稻种子长出幼叶的时间_____________(填“早于”或“等于”或“晚于”)第10天,原因是_____________。种子萌发17天以后,限制温室内氧气浓度增加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二倍体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P×红科→F1粉秆F2红∶粉秆∶白秆-121

第二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秆∶粉秆∶白秆=367

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F1粉秆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2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若将第二组F1粉秆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若将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中白秆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二倍体黄花蒿,低温处理二倍体黄花蒿幼苗可以获得四倍体黄花蒿,原因是___________。若将四倍体黄花蒿与二倍体黄花蒿杂交,子代三倍体黄花蒿一般不能形成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两个水稻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品种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中,提取该物质常用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

2)水稻叶肉细胞中,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是碳反应中将CO2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碳反应中形成的第一个糖是________________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水稻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4)在25-40℃范围内,P1表观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________________

5)比较15℃时P1总光合作用强度和P2总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无法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土壤缺水明显抑制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干旱胁迫。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小麦在干旱胁迫下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请分析作答:

1)处理15小时后,小麦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水分亏缺,一方面导致叶片_____关闭,__________吸收减少;另一方面是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用于暗反应的__________减少。

2)处理275小时后,实验组出现净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为探究干旱对小麦、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哪种更大,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CO2吸收量(mg/100cm2小时)

1

小麦叶片

相同程度的干旱条件

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M

2

玉米叶片

N

比较MN的大小即可。

请分析该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1)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离心结果如图的甲;(2)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每20分钟繁殖一代;(3)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样本,离心。如图的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

A.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

B.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两代的结果

C.出现丁的结果需要40分钟

D.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含有14NDNA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生物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以下属于它们共有的特征是(

A.需要水的参与,有ATP产生

B.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C.速率受CO2浓度影响

D.全程发生在双层膜结构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