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研究小组在温室大棚内测得植物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的关系,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CD段、DE 段分别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

B. 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 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总量=S2+S4

D. 大棚用红色或蓝紫色薄膜对提高棚内植物的产量最有效

【答案】B

【解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示纵坐标所示的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据此分析图示可知:图中 CD+DE 段、DE 段分别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B点时整株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植物的根等不见光部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总量=S1+S2+S4,C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可见,为提高大棚植物的光合作用,应选用无色的塑料,以使棚内植物的光能利用最大化,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渗透压约为77kPa

B.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值为7.35~7.45

C. 血浆的pH值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的离子有关

D. 血浆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甲到乙,紫色液泡变小,颜色变浅

B. 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水分子只能从胞外扩散到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豌豆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方式所结的种子混合播种,所长出的植株表现情况将是

A.全部是高茎 B.高茎:矮茎=31

C.没有固定的理论比值 D.AB两种情况均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花生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的检测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使用花生子叶的切片,方法二是使用花生子叶的组织样液,其中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方法 . 对花生子叶切片使用进行染色,染色后需要使用50%的酒精,其作用是
(2)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显著增加,增加的物质主要是 , 但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显著减少,原因是
(3)某研究小组利用花生种子探究光照和黑暗条件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图中结果显示,黑暗对幼苗的生长有作用.
②正常情况下,光照组在笫10天后,幼苗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 这是由于此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损伤,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从而引起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

A.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D. 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每小时所得的结果。据图

(1)实验测得,当用40W灯泡照射时,红色液滴没有发生移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当改用 80W灯泡照射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 “不变”或“不能判断”)。

(2)B点以后,限制茉莉花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装置无法测得A点数据,除非将其中的 NaHCO3 溶液换为__________溶液,且将装置放在__________环境中。在A点,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

(4)茉莉花的生长需要浇水,但浇水过多易发生烂根现象,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零

B. 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

C. 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a所示

D. 曲线b2K值降低,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油漆化工厂污水处理净化池的池泥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成分,但其中苯等有机物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为研究池泥是否会对土壤及植被带来二次污染,某生物小组结合生态缸(如图所示)的制作开展了下列三组实验.

(1)将浮萍、小鱼放在水中,狗牙根草幼苗、蚯蚓与蜗牛移到上图高出水面处.在室内要维持生态缸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
(2)生态缸中,微生物、浮萍藻类、浮游动物、浮萍、狗牙根草、小鱼、蚯蚓和蜗牛等共同组成了一个 . 浮萍和狗牙根草是否存在竞争关系?(填“是”或“否”)
(3)实验结果见表:

测定项目

甲缸

乙缸

丙缸

土壤中苯含量(μg/kg)

227

1079

465

狗牙根草中叶绿素含量(mg/kg)

1.7

2.2

2.6

狗牙根草每缸干重(g)

2.7

3.2

3.9

狗牙根草中苯含量(μg/kg)

101

651

128

上述实验数据说明: . 从而促进狗牙根草生长. , 从而降低苯二次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秸秆炭化既利于池泥改良利用又减轻二次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