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NP等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往往不稳定,在逆境中可从老叶转移至幼叶,而CaMn等元素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转移。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幼叶出现病态的原因是缺乏Ca2+是解题的关键,其中对于题干隐含条件的挖掘对题目解析至关重要,本题的隐含条件是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影响水分的吸收。

由题图可知,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说明部分幼叶出现病态可能是缺乏Ca2+NO3-,又由题干信息知,成熟叶正常,这说明缺乏的是不能再被利用的元素Ca2+;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根细胞吸水能力下降,吸收Ca2+量增加,吸收NO3-不变,随细胞吸收Ca2+量增加,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的能力又逐渐增强,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溴代麝香草酚蓝指示剂(BTB)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藻不进行光合作用

B.指示剂变为黄色是因为溶液pH减小

C.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D.图中实验操作35能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正确是

A. 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B. 乙图中c点与d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消耗量多

C. 图中MNP点的限制因素是CO2浓度、温度和光照强度

D. 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为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图2为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中的某一特定序列被某酶E切割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2bp表示碱基对),并可据此进行基因诊断.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染色体_____性遗传.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

2Ⅱ﹣5和Ⅲ﹣1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

3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900个甲病患者,若Ⅲ﹣12与该地一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

5乙病致病基因被酶E切割后只出现142bp片段,是由于_____的结果。

6II3 II4如再生一个小孩,其乙病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第(1)小题是关于青霉素发现的实验研究,第(2)题是关于青霉素抗药性的研究,请按要求回答

下面是发现和研究青霉素的过程:

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在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没有青霉菌的培养基内布满了细菌。

假设:

实验:把青霉菌放入培养液内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青霉菌,并用这种培养液培养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

2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_____

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

取培养皿B若干(分别记作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某种细菌培养液接种在培养皿A的表面,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用接种环将A上的某一菌落挑到盛有无菌液的锥形瓶中,盖上瓶塞,剧烈震荡锥形瓶以分散细菌。

步骤4 从锥形瓶中取一环菌液接种到B1上,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5:用接种环再在B1中的菌落上按一下,然后接种在B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较多菌落。

步骤6:再用接种环再从B2中的菌落上按一下,然后接种在B3表面,培养一段时间┉┉

如此继续,直到接种至Bn上(如图)。

(实验重复多次,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3.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由“步骤2”可知,此步骤采用的可以是_____法。比较各培养皿中的细菌数的多少,可以间接通过计算培养皿中的_____数来表示。

4.培养皿A与培养皿B中的细菌相比,主要差异是_____。在微生物学上将B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称为_____培养基。

5.如果B1中没有菌落形成,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

6B1培养基至Bn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数越来越多,菌落也越来越大。请用达尔文理论解释这种现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__两人都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由于糖类功能发生障碍,会反射性地引起饥饿的感觉,常常表现出多食,但体重逐渐____________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的__________不足或受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出现了以下情况。下列对相应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长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动物, 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江豚,我国在长江流域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通过定点定量投喂,进行半自然状态人工网箱养殖鱼并饲养江豚。研究人员发现江豚与鱼类一样有早晚摄食规律。下图示意长江的一段封闭河流故道(江豚研究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研究人员发现在③区域江豚夏季清晨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

A. 觅食活动B. 避免阳光照射C. 水温适宜D. 躲避人类干扰

2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因为人工池

A. 水浅光照足B. 水浅空间小

C. 江豚生存适应性弱D. 受人类活动影响多

3推测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是

A. ①A区域B. ②区域C. ④区域D. ⑤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A. 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外液

B. 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D.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