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2)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3)下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能否含有32P?   

(4)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亲代噬菌体DNA的个体应占总数的    

(5)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      。(2分)

 

【答案】

(1) B        (2) C       (3)大肠杆菌       不含有            

(4) 1/2n-1

(5)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   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2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⑴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先获得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然后让噬菌体侵染细菌(培养噬菌体),离心,最后检测放射性,故B正确。⑵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上清液是蛋白质外壳,上清液有放射性说明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噬菌体,方法是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让噬菌体侵染细菌,故C正确。⑶由于噬菌体的成分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上,因此培养细菌的培养液(锥形瓶)内不能含有放射性。⑷噬菌体复制n代,则共产生2n,个DNA分子,其中含有亲代的DNA分子有两个,因为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故亲代DNA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是:2/2n。⑸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或在细菌体内繁殖后的噬菌体裂解细菌释放出来进入上清液导致的。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山西省临汾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 (共8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下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                         

Ⅱ.(共7分)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 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每空2分,共10分)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基本过程是:把长有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此平板上的菌落“真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平板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研究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实验。

①首先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

③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3)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山西省临汾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 (共8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下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                         
Ⅱ.(共7分)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