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表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 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细胞膜上不能找到组成a和b的全部元素

B.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相同,B则不同

C.B的结构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上图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由题图推断:a为氨基酸,因为它由CHON4种基本元素组成,A为蛋白质;b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因为它由CHONP5种基本元素构成,B为DNA。细胞膜主要成分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含有CHONP,A错;同一个体体细胞基因的种类一样,蛋白质种类不一样,B错;DNA结构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上图,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和DNA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201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 题型:综合题

(10分)I、人们对光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此后,没有人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1642年,比利时的赫尔蒙特才首次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将柳树和干土分别称重→栽种在密封桶内,只浇水→五年后→柳树增重74.47kg,而土壤只损失0.06kg.赫尔蒙特由此实验得出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但赫尔蒙特得出这样的结论忽视了                 对实验的影响。
(2)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进行了这样的探究:他将一支   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钟罩里,不久蜡烛熄灭了,小鼠也很快死亡了;他又将绿色植物、点燃的蜡烛与小鼠一起放置在密闭的钟罩中——蜡烛不容易   熄灭,小鼠也不容易窒息死亡。普里斯特里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能够          
(3)1779年英格豪斯将普里斯特里实验在光下与无光下对照,证明植物更新空气离开   光照。1864年萨克斯进行了如下研究“紫苏——暗处理——部分叶片遮光——光照   一段时间——脱色后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结果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   粉。萨克斯实验中对紫苏暗处理,是为了耗尽植物体内原有的        ;若不进行暗处理,实验时用碘液处理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均会                 
(4)1880年恩格尔曼水绵细胞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至此人们才认识了光   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中的氧原子究竟来是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CO2还是H2O仍无法确定。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实   验: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放在光下让其进行光合作用,检测产生的氧气均为18O。
从这组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中的氧全部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    H2O?——;如果不能应该如何改进?                 
Ⅱ、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图是北方地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
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2)图中的“a”点表示植物的        速率。
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
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向           
(3)c点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
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201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 题型:选择题

(10分)I、人们对光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此后,没有人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1642年,比利时的赫尔蒙特才首次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将柳树和干土分别称重→栽种在密封桶内,只浇水→五年后→柳树增重74.47kg,而土壤只损失0.06kg.赫尔蒙特由此实验得出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但赫尔蒙特得出这样的结论忽视了                  对实验的影响。

   (2)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进行了这样的探究:他将一支    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钟罩里,不久蜡烛熄灭了,小鼠也很快死亡了;他又将绿色植物、点燃的蜡烛与小鼠一起放置在密闭的钟罩中——蜡烛不容易    熄灭,小鼠也不容易窒息死亡。普里斯特里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能够          

   (3)1779年英格豪斯将普里斯特里实验在光下与无光下对照,证明植物更新空气离开    光照。1864年萨克斯进行了如下研究“紫苏——暗处理——部分叶片遮光——光照    一段时间——脱色后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结果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    粉。萨克斯实验中对紫苏暗处理,是为了耗尽植物体内原有的         ;若不进行暗处理,实验时用碘液处理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均会                 

   (4)1880年恩格尔曼水绵细胞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至此人们才认识了光    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中的氧原子究竟来是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CO2还是H2O仍无法确定。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实    验: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放在光下让其进行光合作用,检测产生的氧气均为18O。

从这组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中的氧全部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    H2O?——;如果不能应该如何改进?                 

Ⅱ、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图是北方地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

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2)图中的“a”点表示植物的         速率。

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

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向           

   (3)c点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

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人们对光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此后,没有人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1642年,比利时的赫尔蒙特才首次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将柳树和干土分别称重→栽种在密封桶内,只浇水→五年后→柳树增重74.47kg,而土壤只损失0.06kg.赫尔蒙特由此实验得出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但赫尔蒙特得出这样的结论忽视了                  对实验的影响。

   (2)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进行了这样的探究:他将一支    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钟罩里,不久蜡烛熄灭了,小鼠也很快死亡了;他又将绿色植物、点燃的蜡烛与小鼠一起放置在密闭的钟罩中——蜡烛不容易    熄灭,小鼠也不容易窒息死亡。普里斯特里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能够          

   (3)1779年英格豪斯将普里斯特里实验在光下与无光下对照,证明植物更新空气离开    光照。1864年萨克斯进行了如下研究“紫苏——暗处理——部分叶片遮光——光照    一段时间——脱色后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结果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    粉。萨克斯实验中对紫苏暗处理,是为了耗尽植物体内原有的         ;若不进行暗处理,实验时用碘液处理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均会                 

   (4)1880年恩格尔曼水绵细胞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至此人们才认识了光    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中的氧原子究竟来是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CO2还是H2O仍无法确定。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实    验: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放在光下让其进行光合作用,检测产生的氧气均为18O。

从这组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中的氧全部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    H2O?——;如果不能应该如何改进?                 

Ⅱ、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图是北方地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

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2)图中的“a”点表示植物的         速率。

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

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向           

   (3)c点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

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