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某种群自由交配,获得F1F1自由交配获得F2,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种群

A.F1F2基因频率不同B.F1F2基因型频率不相同

C.整个过程没有发生进化D.F1F2纯合子比例不同

【答案】C

【解析】

遗传平衡定律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

ABD、由题意知,种群自由交配且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因此不论自由交配多少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不变,所以纯合子的比例相同,ABD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于基因频率没有变化,生物也不发生进化,C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癌细胞表面蛋白“PDL1”与T细胞表面蛋白“PD1”特异性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活性并启动其凋亡,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研究者对“PD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为制备抗体打基础。研究中所用引物αβ碱基序列见图1、几种常用限制酶名称及识别序列与酶切位点见图2

1)首先提取细胞中的mRNA反转录生成_____作为模板:设计含有不同的限制酶切点的αβ序列为引物,通过_____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选用图1中的两种名称分别为_____的限制酶将“pIRES2EGFP质粒”载体进行双切,再用DNA连接酶将其与目的基因拼接,构建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标记基因抗卡那霉素基因外,还必须具有_____

3)而后一定温度下,与经过Ca2+处理的感受态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在含有_____培养基中,可筛选出已经完成转化的大肠杆菌,继续培养该种大肠杆菌以扩增重组DNA

4)将扩增后的“pIRES2EGFP载体/PD1重组DNA”转入可高度表达外源基因的原代293T细胞。一段时间后,为确定PD1基因是否表达,检测细胞膜表面是否具有_____。为判断其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则可裂解293T细胞,提取该物质看能否与_____发生结合,从而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研究中还会有一步骤,只将“pIRES2EGFP载体”转入293T细胞,其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下图1分别表示抗生素抑制细菌的不同作用,a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人类细胞内有相当于R的结构,它就是位于线粒体中的mtDNA。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MN切割线粒体mtDNA,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分析得下表。限制酶MN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2

凝胶电泳结果

1kb=1000对碱基)(+表示该片段的存在以及含量)

分子量(kb

M

N

M+N

分子量(kb

M

N

M+N

1.0

+

+

6.0

+

2.0

+

7.0

+

3.0

+

9.0

+

4.0

+

10.0

+

5.0

+

1①表示______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_a过程表示__________

2N个细菌的F32P标记后,放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m次,含31P标记的细菌有_____个。

3在基因工程中常用到图中的R,原因是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4mtDNA的长度为____kb。在该DNA分子中,M酶与N酶的切割位点分别有___个。

5M酶与N酶切出的能相互粘连的末端能在______酶的作用下相互连接,请将连接的结果表示出来:_____。连接后的序列是否可以用M酶、N酶进行切割,并简述理由: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丝分裂实验被广泛用于环境监测和染色体变化的检测。

研究表明:温度骤变以及秋水仙素等理化因素会使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某同学为验证低温能诱导蚕豆(2n=12)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开展了相关研究。

1实验原理:低温处理根尖细胞,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分裂。

2材料用具:蚕豆,冰箱,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等显微操作器材,另外还需的化学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方法步骤:培养根尖,待根长至1cm左右时,将其中的一半置于冰箱4℃下诱导培养36h→制作装片→显微观察并绘图。

3结果分析:常温下的装片中,分裂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10%,细胞周期总时间为20h,则分裂间期的时间为______h;该实验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农药等污染物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潜在危害大。致畸主要表现之一是细胞分裂间期的微核现象(如图),微核与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但体积较小。可通过观测统计微核率的大小,认识和评估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请就农药污染程度对植物细胞微核产生的效应开展研究。

材料用具:培养皿,5%10%15%20%的磷胺(农药)溶液,蚕豆种子、蒸馏水,显微操作器材及必要的化学试剂。

4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要方法步骤:

①对蚕豆种子浸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按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过程,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

④镜检并记录、统计微核。

.生物的遗传方式是多样的。

1760年,Kolrenter将高株烟草和矮株烟草杂交,发现其结果不同于孟德尔的豌豆株高变化的结果。到了1913R.EmersonE.East报道了他们对玉米穗长的研究结果,他们将纯种甜玉米(平均穗长6.63cm)和纯种爆玉米(平均穗长16.80cm)进行杂交,各自穗长变异都不大,再将F1代互交产生F2,结果如下表所示。

6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是一对不同的概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数量性状由多对微效基因控制,多对基因的共同作用决定表现型特征;表现型差异与决定性状的基因数目有关但与基因的种类无关;而质量性状则属于单基因控制

B.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不能从表现型来推测其基因型;许多不同的基因型可能具有相同的表现型

C.数量性状之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其性状易度量,研究的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

D.数量性状一般呈正态分布,基因之间都是完全显性的,可用系谱方法来研究

7基于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分析与结论。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两种性状中的F1都是杂合体,但基因型相同,那么穗长的差异一定是由于环境的差异所引起。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什么?

8若是n对等位基因控制某数量性状,则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获得的F1再互交所获得的F2中,性状极端表达的比率为_____________

9如果说亲代和F1代的变异反映了环境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同样也作用于F2上,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方法),我们就有理由确定环境对F2的作用应和亲代及F1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育种工作离不开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下图为某育种过程的流程图,则下列有关该育种过程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恰当的是

亲本甲×亲本乙F1花药单倍体幼苗纯合子植株符合要求的植株

A.过程②为减数分裂,涉及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过程③为花药离体培养,涉及的原理是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过程④为染色体加倍,涉及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D.该育种过程为单倍体育种,涉及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

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

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

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1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内环境中各液体间的物质交换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2B液相比,C液中_____________(有机阴离子)更多。

3当大量出汗时,机体是如何调节水平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左图和右图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的作用。

4在左图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反转成__________,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右图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所以无法产生兴奋。若A是下丘脑某神经分泌细胞,A兴奋促使B细胞分泌量增加,并最终导致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加,则调节A细胞分泌量的体液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3种)。

5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如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作用是__________(兴奋/抑制)。

6一个神经元可接受许多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神经元的影响,并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使相同的信息加在一起,相反的信息互相抵消,然后决定是兴奋还是抑制。帕金森综合症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关递质的释放量异常引起的,分析图,请提出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机理(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在20℃、不同pH条件下,向等量的反应物中加入等量的某种酶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此实验中,不同pH为自变量,生成物的量为因变量,20℃为无关变量

B. 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 该酶的最适pH为5

D. 若将温度改为15℃,酶的最适pH不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 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___免疫,图中 b 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增值分化。

2d 物质的本质是______,合成场所是_________

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 d 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从免疫学的角度, 这属于______病。

4)若抗原物质为 HIV 病毒,则主要侵染的是人体的_____细胞;若抗原物质为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病毒必须依靠 _____与靶细胞接触并将其裂解死亡,最释放出病原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