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C.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D.基因突变一旦发生,改变的性状就会遗传给后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生物2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完全营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营养液中各种离子与试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结果如图所示,该试验结果不能说明

A. 水稻吸收Si的载体比番茄的多

B.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C.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 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生物1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蛋白质由3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该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B.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个肽键

C. 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D. 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现有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不抗病(ddtt)的两个小麦品种,这两对性状是完全显性。如果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其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1)第一是常规的杂交育种,其方法是:

①第一步:将两个亲本杂交获得F1

②第二步:

③第三步: ,不断自交、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第二是能够缩短育种年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 ,简要说明培育过程如下:

①杂交得子一代基因型为 ,将子一代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小麦单倍体基因型为 ; ;

②将四种单倍体植株用 处理,使其 加倍成基因型为 ; ; ; 的四种二倍体植物;

③长成植株后,选矮秆抗病植株,基因型为 ,即为所需培养的新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杂交育种中,下列杂交后代的性状一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是

A.优良性状 B.隐性性状 C.显性性状 D.相对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下列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下列被标记的部位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Ⅰ.图甲是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其中Ⅰ、Ⅱ、Ⅲ表示不同的部位;图乙是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不同的物质。

请回答:

(1)光合色素存在于图甲的[] 中,其中呈黄色、橙色、红色的色素合称 。图乙过程发生在图甲的[] 中。(在[ ]内填写图中相应编号)。光反应中,水裂解产生

(2)图乙中,物质①、②为两种三碳化合物,物质①的名称是 。物质①接受来自的NADPH的 和来自ATP的 形成物质②。离开循环的物质②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

Ⅱ.在高光强环境下,将某突变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别施以低氮肥与高氮肥。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绿素和Rubisco酶(该酶催化CO2和RuBP反应)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3)该实验表明,突变型的 含量比野生型低,采用 法分离突变型植株叶片色素,与野生型相比滤纸条上有的色素带颜色变浅,变浅的色素带位于滤纸条从上到下的第 条。

(4)高氮肥下,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天津静海一中高二9文月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甲为_________________分子,乙为____________分子,二者的共同功能是_____________;

(2)从物质组成看,甲的单体是___________,有_________种;

(3)乙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