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生命活动调节

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与神经细胞一样,胰岛B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呈内负外正的膜电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能引起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

(1)据图可知,进食后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供应增加,首先使细胞内的______过程加强,导致ATP/ADP的比值上升,进而影响图示ATP敏感的K+通道和Ca2+通道的开闭状态,此时胰岛B细胞的膜两侧电荷分布为______

(2)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比值上升最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此过程中需要细胞膜上K+通道和Ca2+通道的协调

B.Ca2+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Ca2+促进囊泡的形成、运输和分泌

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不需要消耗ATP

(3)结合图示信息,写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降低血糖浓度的途径:______

为研究血浆维生素D3(用VD3表示)与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根据血浆VD3的含量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糖尿病发病率,结果如表。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血浆VD3(ng/mL)

VD3<18.6

18.6≤VD3<31

31≤VD3<50

糖尿病的发病率(%)

12.4

4.6

0.0

(4)据表分析,血浆VD3含量与糖尿病发病率呈______(正相关/负相关)。

(5)研究发现,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胰岛素开始释放。结合图信息推测血浆VD3的功能是______

A.抑制胰岛B细胞吸收Ca2+B.促进胰岛B细胞吸收Ca2+

C.抑制胰岛B细胞排出Ca2+D.促进胰岛B细胞排出Ca2+

【答案】有氧呼吸 内正外负 ABC 增加组织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合成糖原、蛋白质和脂肪 负相关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

(1)据图可知,进食后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供应增加,首先使细胞内的有氧呼吸过程加强,导致ATP/ADP的比值上升,进而影响图示ATP敏感的K+通道和Ca2+通道的开闭状态,此时胰岛B细胞的膜两侧电荷分布为内正外负。

(2)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比值上升最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此过程中需要细胞膜上K+通道和Ca2+通道的协调;Ca2+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a2+促进囊泡的形成、运输和分泌。

(3)结合图示信息,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降低血糖浓度的途径:增加组织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合成糖原、蛋白质和脂肪。

(4)据表分析,血浆VD3含量与糖尿病发病率呈负相关。

(5)研究发现,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胰岛素开始释放。据图信息可推测血浆VD3的功能是促进胰岛B细胞吸收Ca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 a 和图 b 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 b 和图 c 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

B. 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

C. 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的组成为AABBDD=42。普通小麦的近缘物种有野生一粒小麦(AA)、提莫菲维小麦(AAGG)和黑麦(RR)等,其中A、B、D、G、R分别表示一个含7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黑麦与普通小麦染色体组具有部分同源关系。研究人员经常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来改善小麦品质。

(1)野生一粒小麦含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普通小麦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改良普通小麦通常采用如下操作:将纯合野生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获得F1,然后再___________获得F2。若两个基因独立遗传,则在F2中同时具有抗条锈病和抗白粉病的个体最可能占_______________

(2)野生提莫菲维小麦(AAGG)含抗叶斑病基因(位于G组染色体上),可以通过如下方案改良普通小麦:

①杂种F1染色体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

②F1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所有配子都含有_______________组染色体。

③检测发现F2中G组染色体的抗病基因转移到了A组染色体上,原因是60Co射线照射F1导致细胞内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F2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F3,F3自交多代选育抗叶锈病普通小麦新品种(AABBDD)。

(3)利用黑麦(RR)采取与(2)相同的操作改良普通小麦时,培育出了多个具有黑麦优良性状的普通小麦改良品种(AABBDD),而且自交多代稳定遗传。为研究相关机制,科研人员利用黑麦R组第6号、7号、3号染色体和普通小麦特异性引物扩增,相关结果如下:

图1R组的6号染色体特异引物pSc119.1扩增结果

注:M:标准物;1:黑麦;2:普通小麦;3:R组6号染色体;4~15:待测新品系。

图2R组的7号染色体特异引物CGG26扩增结果

注:M:标准物;1:黑麦的7号染色体;2:普通小麦;3~8:待测新品系。

图3R组的3号染色体特异引物SCM206扩增结果

注:M:标准物;1:黑麦的3号染色体;2:普通小麦;3~7:待测新品系。

在上述检测中R组6号染色体的750bp条带,R组7号染色体的150bp条带,R组3号染色体的198bp条带对应的品种具有不同的优良抗病性状。其中__________号品系具有全部抗病性状。

(4)研究人员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普通小麦改良品种染色体,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观察减数分裂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行为,可以从细胞学角度判断新品系是否稳定遗传。

(5)进一步利用不同荧光素标记的探针检测小麦和黑麦染色体片段,可知普通小麦改良品种染色体中含有R组染色体片段。由于R组染色体中有普通小麦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此普通小麦改良品种在进行减数分裂时_____________,从而使其细胞中染色体更加稳定,该研究也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新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1 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幼苗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去尖端幼苗的弯 曲情况(弯曲角度用 α 表示);图 2 是生长素浓度对幼苗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 b 点时,α 具有最大值

B.只用图 1 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 d 时,幼苗向右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 α 可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2N=8)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因为果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因此常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至少答2点),果蝇的单倍体基因组包括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____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卷翅基因A与野生型翅基因a的根本不同在于____________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纯合致死基因B,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___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4)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也是纯合致死,从而培养出如(3)图示“平衡致死系”,欲利用 “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DD和Dd不影响翅型,dd决定新性状翅型。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实验步骤:P “平衡致死系”果蝇(♀)× 待检野生型果蝇(♂)

/

F1 选出卷翅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COVID19”,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 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表面看起来形如花冠,故而得名。COVID19基因组长度为298 kb,为单股正链RNA,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1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模板。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故该病毒只能侵染受损细胞,使人患病

B 由于没有核糖体,这种病毒无法合成蛋白质,其包膜组成一定不含蛋白质

C 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后可产生一分子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与一分子磷酸

D 此病毒的单股正链RNA,只有转录形成对应的负链RNA才能附着在细胞的核糖体上

2)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为________,研究人员紧急研发了核酸检测试剂盒,以此来检测病毒,检测此病毒的核酸可使用________法。研究人员发现,病毒的中间宿主为蝙蝠,某些情况下,病毒可在不同动物身体内翻译出基本相同的多肽链,这是因为________

3)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相关细胞分泌抗体,该抗体并不会与其他病症的抗原结合,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此原理也可应用于该病的检测。若要用细胞工程的方法生产针对COVID19上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到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OVID19不稳定的RNA转换成DNA后,技术人员常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样本中病毒的核酸含量。其原理如图,在PCR反应体系中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________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受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反应最终的荧光强度与PCR起始状态________含量呈正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下图的两个患者家系中,已知亲代中4号与其他三人的基因型不同。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 子代的4人中,能确定出基因型的只有7号

B. 若5号与7号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3/8

C. 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D. 两个家庭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高秆玉米(基因型Hh3号染色体如图所示。该高秆玉米自交后代中高秆:矮秆=1:1,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H位于3号正常染色体上,3号缺失染色体纯合致死

B.h位于3号正常染色体上,含3号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C.Hh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3号缺失染色体纯合致死

D.Hh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含3号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 A 表示该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

B.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

C.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20%

D. 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