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裂末期核膜把染色体和核仁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B.中心粒在间期倍增,前期开始移向细胞两极
C.间期先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染色体的复制作物质准备
D.有丝分裂的丝指纺缍丝,它牵引染色体运动,将复制后的DNA精确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A、分裂末期核膜把染色体和核仁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A正确;
B、中心粒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前期开始移向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B正确;
C、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完成染色体的复制,C错误;
D、有丝分裂的丝指纺缍丝,纺缍丝牵引染色体运动,将复制后的DNA精确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只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①提出合理假设②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③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研究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
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利用其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为纯合子
B.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处理,低温主要影响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若未对植株A进行筛选,则植株B中符合要求的类型约占$\frac{1}{2}$
D.该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体内的结构和体液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存在于体液②③④中,①表面有各种激素的受体
B.图中CO2 浓度①>③>②,而O2浓度则相反
C.正常情况下,②与③、④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含有较多大分子蛋白质
D.抗体与抗原结合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可发生在 ②、③、④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A)为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母亲是多指,父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
A.$\frac{1}{4}$B.$\frac{3}{8}$C.$\frac{1}{2}$D.$\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野生型家蚕翅为白色,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有的个体翅为黄色,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家蚕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IIIIIIIVVVI
交配组合黄翅♀×白翅品种甲♂黄翅♂×白翅品种甲♀第I组F1自交第I组F1×白翅品种甲黄翅×白翅品种乙第V组F1自交
子代家蚕总数(只)黄翅59766413643460176
白翅004 63359956792
(1)前四组的子代家蚕中黄翅和白翅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V、VI组结果说明的翅色显隐关系似乎与前四组矛盾,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翅品种乙中另有一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此有关,该基因可能会对黄翅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导致V组子代全为白翅,VI组子代黄翅与白翅的比值接近于3:13.若该解释合理,第VI组子代中白翅家蚕应该有7种基因型.
(3)研究发现,家蚕体色为黄色与类胡萝卜素有关,但家蚕自身不能合成该类色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断家蚕体内一定存在能与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或:载体),协助色素分子向细胞内转运.为证实此推断,科学家可采用一定的技术抑制基因黄色表达出该物质,然后观察家蚕体色变化,若变浅,则支持该推断.家蚕体色这一性状是基因和环境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
(2)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在细胞内的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胰岛素可对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起作用,原因是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有胰岛素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细胞中的染色体共含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c、g(填字母)细胞.
(2)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g(填字母)细胞中,h细胞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
(3)e细胞和f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如果e变成了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则细胞的名称为浆细胞;如果变成了癌细胞,主要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如图表示的是(  )
A.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
B.条件适宜、酶量充足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
C.主动运输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变化
D.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