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如图表示某精子,该精子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  )
A.B.C.D.

分析 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
(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解答 解:A、A图是该精子形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A正确;
B、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B错误;
C、C图处于该精子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
D、D图处于该精子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c,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a.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400个.
(6)已知a的种子是一种药材,这说明生物具有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细胞核中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  )
A.DNA和RNAB.DNA和蛋白质C.RNA和蛋白质D.RNA和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不包括(  )
A.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
B.首先研究豌豆的表现型与基因型
C.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ATP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字母A表示腺嘌呤B.b、c表示高能磷酸键
C.ATP供能时b、c同时断裂D.虚线框部分是RNA组成单位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美花石斛的茎是名贵中药材,因细胞分裂不活跃,生长缓慢.研究表明,美花石斛在一天中细胞分裂存在高峰期(日节律).下列为某实验小组探究美花石斛茎尖细胞分裂日节律的实验步骤与结果:
①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采集美花石斛的茎尖.
②茎尖固定8h后,浸泡在等量95%乙醇和15%盐酸的混合液中3~6min.
③取出茎尖,用蒸馏水漂洗3次,每次不少于10min.
④用改良苯酚染色茎尖20min后,制作临时装片.
⑤镜检、拍照,其中一张照片如图1所示.
⑥统计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数及观察的细胞总数,计算其比值,作为细胞分裂指数.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茎尖浸泡在等量95%乙醇和15%盐酸混合液中”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步骤③中漂洗3次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2)步骤⑤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每组装片多观察多个视野,每个视野中以50个左右细胞为宜.
(4)通常情况下,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结合图1分析,本实验选择后期的细胞进行统计,是因为细胞分裂后期持续时间较长,细胞数目较多.
(5)实验结果表明,在日节律上,美花石斛细胞分裂高峰期的时间为9:00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化学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总有少量的癌细胞依然能存活,因而常常引起肿瘤的复发.随着近年来的研究,人们发现了肿瘤干细胞,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组织中各细胞的致癌能力及对化学药物的抗性有很大差别
B.肿瘤干细胞的形成可能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
C.肿瘤干细胞具有持续分裂、分化的能力
D.一定剂量的化学药物可以特异性的杀伤恶性肿瘤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表有关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洋葱根尖依次经解离、染色、漂洗、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清晰可见
B在剪碎的新鲜菠菜叶中加入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充分研磨后过滤滤液呈深绿色
C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浸润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
D用一定体积的培养液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观察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如图1.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A时间/天.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2.据图2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和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③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突变植株y2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
Ⅱ.植株乙:用含有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突变植株y2,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能维持“常绿”;植株乙:不能维持“常绿”.
(三)推测结论: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