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人体下丘脑与部分内分泌腺或效应器功能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条件下,下丘脑能够通过促进_______ (填图中字母)等激素的分泌,进而使人体产热增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

2)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人体的尿量将_____

3)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与相应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生理作用。若下丘脑和垂体细胞内该激素的受体异常,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原因是_____

4)合成类固醇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能够明显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强肌肉的力量,是目前使用频度较高的一类兴奋剂。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该类物质会引起雄性激素分泌下降甚至不育。欲利用小鼠验证长期服用该物质对雄性动物的性腺功能有抑制作用,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的成年小鼠若干只,分别测定记录每只成年小鼠的雄性激素浓度。

第二步:每只小鼠均正常进食、进水,同时______

第三步:

①连续给药两周后,测定记录每只小鼠的雄性激素浓度。

②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

【答案】ACD 神经体液调节 增加 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生理状况相似、雄性 喂饲适量且等量的合成类固醇制剂 雄性激素浓度较实验前降低

【解析】

下丘脑作为内分泌调节的枢纽,可以参与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在体温调节中可以充当调节中枢,同时还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提高产热。下丘脑还可以参与渗透压的调节,可以充当渗透压的感受器和调节中枢,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

1)增加产热的过程设计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对应图中的ACD;体温调节过程是一种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2)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若切断两者之间的联系,则抗利尿激素无法释放,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减弱,从而尿量增多。
3)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主要起抑制作用,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若下丘脑和垂体细胞内该激素的受体异常,则会使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4)该题属于实验题,首先分析实验目的为欲利用小鼠验证长期服用该物质对雄性动物的性腺功能有抑制作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合成类固醇制剂,因变量为鼠的雄性激素浓度,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因此在设计实验步骤的时候需要选择生理状况相似、雄性的小鼠,给实验组的小鼠喂饲适量且等量的合成类固醇制剂,最后检测每只小鼠的雄性激素浓度;由于合成类固醇制剂类似于雄性激素,可以对下丘脑和垂体起到抑制作用,因此由性腺分泌的雄性激素的含量会减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

B.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

D.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与人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世界上出现了很多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解决好环境和人类发展之间的问题,需要运用好生态系统相关方面的知识。据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为碳循环的示意图,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通过A_____________(作用)进入生群落。

3C的同化量流向E的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动指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牧草返青为食草动物提供捕食的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例举一个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如下图):

步骤一: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步骤二:对培养皿2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下,大肠杆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____,若要鉴定大肠杆菌菌落,可用_________培养基。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_________

(3)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58年, 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 放入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糖类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得到相应的幼苗,移栽到花盆后,长成了一株新的植株。其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上述过程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组胞仍具有全能性,全能性是指_______,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的5是由2经过细胞_______形成的,该过程中___(填“有”或“没有”)细胞的调亡。

3)上图2→3过程通常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此时细胞中ATP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但整个过程不能始终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否则最后得到“白化苗",由此可推测合成叶绿素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盘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早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叶片中含有____和叶绿素两类光合色素。据图乙可知,叶绿素含量从干旱后第______天开始下降,由此推测叶片在此之后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结合图甲和图乙推测,实验组第2-4天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C段Na+内流和C~D段的K+内流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A~B段的Na+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 在该过程中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

C. 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D. 若某种毒素阻止甘氨酸释放,可能会引起肌肉痉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类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C.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