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1/3

B. 淋巴细胞只存在与淋巴中

C.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 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

C. 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

D. 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二次(4月)质量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二)回答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生活在干旱环境的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10所示;白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11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12所示。

1.图11、图12所示叶绿体中的物质变化过程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

A. 光能→电能 B. 电能→活跃化学能

C. 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D. 稳定化学能→活跃化学能

2.白天,影响植物A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环境因素有_______。

①.温度 ②.光照强度 ③.CO2浓度 ④.水分 ⑤.叶绿素含量

3.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夜晚,植物A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6H12O6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

A. 不变、不变 B. 不变、下降 C. 不变、上升 D. 下降、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二次(4月)质量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视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需旋转目镜

B. 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会造成测量误差

C. 物镜从10换为40,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

D. 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研究者将乔木的树龄划分为幼龄木(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和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图1、图2。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采用样方法对此进行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

(2)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_________不足,导致幼龄林数量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由图2结果可知,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型。综合上述分析,_________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3)若推测成立,该群落发生了_________演替。这种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_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白细胞介素4(IL-4)是具有多种免疫学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临床及研究中需要大量高纯度的IL-4,以及其高效检测试剂。下图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抗IL-4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在免疫系统组成中,IL-4属于 ___物质。研究人员从外周血中提取到IL-4蛋白分子的mRNA,将其反转录成_______ ,构建特定表达载体,利用工程菌获得用于临床及研究需要的高纯度的IL-4蛋白。

(2)图中所示的a培养瓶中培养的是______细胞,其与M细胞融合产生双核或多核细胞,再经________,进一步形成两个新的单核杂交细胞。

(3)b培养瓶所示过程中,要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细胞筛选,得到的____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生长。经b获得的细胞,还需要进行____。

(4)c培养瓶中培养的细胞是____的杂交瘤细胞。制备IL-4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细胞培养瓶通常置于特定培养箱中进行细胞培养,要求培养瓶松盖,主要目的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数千年来,海洋、山脉、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为特有物种的进化提供了必须的隔离环 境。在近百年间,由于交通发达、人员交流等使这些阻隔失去效用,外来物种横越千里,到达新的生境,成为外来入侵生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近年来,大量外来物种的传人与人类活动有关

B. 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因地理隔离而进化成为新物种

C. 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改变本土某些种群基因库结构

D. 外来生物进入新区后,其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西省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实验小组对酸奶中乳酸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取6支灭菌的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的生理盐水,标号为A1、A2、A3、A4、A5、A6,吸取1mL酸奶样液加入试管A中并摇匀,然后另取一支吸管从A1中吸取1mL容液,加入A2中,依次类推,最后从试管A6中取0.1mL样液进行涂布计数,涂布三个平板,其菌落数分别为251、265、276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乳酸菌除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外,还需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对培养皿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

(2)倒平板时培养基的温度不能太低,原因是____________;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目的是______。

(3)该实验小组对乳酸菌接种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根据三个平板中菌落数,可推测原酸奶中乳酸菌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个/mL。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荧光标记法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B. 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C. 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

D. 设置两个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