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

B.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D.物质戊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被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D.山区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的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10分,[ ]中填写图中字母,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1)叶绿体内的色素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光。

(2)要测定绿色植物是否进行了过程③,最好检查是否有[ ]__________的生成。

(3)过程③的化学反应是在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

(4)过程④需要过程③产生的[H]和[ ] ________。

(5)过程③中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科学家卡尔文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出②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该转移途径可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四地六校2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

(3)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____mol·L-1。

(4)B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浓度梯度:

组别

A

B

C

浓度(mol·L-1)

10-12

10-9

10-6

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四地六校2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如图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四地六校2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

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泪液、汗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都不属于体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一(上)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静安区一模)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下如图)得到几种不同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4个

B.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一(上)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黄梅县校级月考)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A.甘油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B.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C.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D.细胞膜中磷脂分子排列在静态模型中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项目

重入侵区

轻入侵区

未入侵区

植物

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

67.2

20.3

0

当地植物覆盖度(%)

3.1

45.8

52.5

土壤

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

17.9

5.8

8.3

固氮菌(×105个)

4.4

2.9

2.2

硝化细菌(×104个)

8.7

7.8

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

NO3-(mg/kg)

92.0

27.9

15.7

NH4+(mg/kg)

53.0

15.3

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

8.7

3.4

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

351.0

241.5

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查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 (液体、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② 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 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_________,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 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