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体温的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B. 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C. 炎热的夏天,在湿度高的车间内工作容易中暑

D.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广州人口在春运期间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种类有物种差异性,ATP无物种差异性

B. 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中酶的种类保持不变

C. 酶在细胞内起作用时都伴随着ATP的合成

D. 酶和ATP由活细胞产生并都在细胞内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必修3)下学期学业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下面是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由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___性。

(2)能够利用光能,把大气中的CO2转化成储存能量有机物的过程是 [ ]____________。

(3)图中③、⑦与④、⑧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③、⑦是以___________形式,④、⑧是以_________________形式。

(4)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动力,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____。

(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等,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你的建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必修3)下学期学业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提高鱼类的受精率,常给鱼类使用下列何种药物

A. 保幼激素 B. 外激素

C. 胰岛素 D. 脑垂体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必修3)下学期学业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些地区在大豆播种前用根瘤菌拌种,以提高大豆产量。因为大豆与根瘤菌的关系为

A. 捕食 B. 竞争 C. 寄生 D. 互利共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必修3)下学期学业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高层芦苇茂密,中、低层绿草如茵,大量的禽鸟齐聚其中,水面还分布着大量的文蛤、小蟹和鱼虾;同是水面因芦苇密集度不同,里面的生物种类也相差很大。这表明该地生物群落

A. 有垂直结构而无水平结构

B. 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 群落中的生物食性复杂

D. 不同地段种群密度的大小是一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四川省高三巴蜀黄金大联考3月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某天然湖泊中能量流动简图(数值单位为×103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的不同水层分布不同的生物,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该结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2)浮游植物等生产者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已知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若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浮游植物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是__________kJ。

(4)与天然湖泊相比,人工养殖的高产鱼塘中,鱼类所同化的能量可能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必修1)下学期学业测试生物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

A. 1:6 B. 1:3 C. 1:2 D. 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