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回答有关遗传病的问题。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条带1代表          基因。个体2、3、5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编号为_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据图表回答问题:

血型

红细胞表面A抗原

抗原决定基因

A

(显性)

O

(隐性)

(3)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        (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4)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        。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5)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           ,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溶血加重。

(6)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1)A    Aa、AA、aa       (2)10  基因突变     

(3)0   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

(4)常    若I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A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5)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  不一定

(6)记忆细胞             (7)IAi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8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病的问题
(1)下图表示人体内丙氨酸的代谢途径。

(1)酶缺乏会导致白化病的是酶           (填序号),苯丙酮尿症是因为酶        (填序号)发生了突变,该现象说明基因与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若要在分子水平检测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是否携带治病基因,可使用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病的问题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D-d)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为         ,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3.仅考虑甲乙两病基因,Ⅲ-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4. 5号基因型是                 (2分)。

5.1号与2号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2分),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病的问题

(1)下图表示人体内丙氨酸的代谢途径。

(1)酶缺乏会导致白化病的是酶            (填序号),苯丙酮尿症是因为酶         (填序号)发生了突变,该现象说明基因与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若要在分子水平检测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是否携带治病基因,可使用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分析回答有关遗传病的问题。

    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利用,下图所示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其中控制图中这三种酶的显性基因分别位于17号、9号、1号染色体上,任何一种酶缺乏均可导致半乳糖代谢障碍,出现半乳糖血症。

 


63.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答全给2分)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半乳糖)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C.如果基因A不表达,基因B、基因C也不表达

D.控制三种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64.  下表是某半乳糖血症患者及其父母与正常人(基因纯合)体内三种酶的活性比较。(任意一对基因杂合都会导致相应的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一半,但可以维持代谢。)

平均活性(μM转换/小时/g细胞,37℃)

酶①

酶②

酶③

正常人(AABBCC)

0.1

4.8

0.32

半乳糖血症患者

0.09

<0.02

0.35

患者的正常父亲

0.05

2.5

0.17

患者的正常母亲

0.06

2.4

0.33

据表分析,写出患者的正常父亲的基因型:_______;若患者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2分)。

65.  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但不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部分同学采用遗传系谱分析的方法,并统计各代患者的性别比例。根据结果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若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则                                      ;若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相当,则                                            ;若患者全是男性,则                                                       

   

66.  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中发现随父母亲年龄的增加,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增大。现诊断出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患儿的基因型是“TTt”,其父基因型是“Tt”,母亲的基因型是“tt”,那么这名患者21三体形成的原因是                         。(2分)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为有效预防该遗传病的发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九)(11分)为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学生做了以下实验设计。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67.  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打孔器、注射器、红黄绿40W灯泡各一只、烧杯、富含CO2              稀溶液、菠菜叶

68.  实验目的:                               

69.  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避开大的叶脉)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重复几次。

(3)将处理过后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此时叶片将全都沉到水底,这是因为                           。

(4)取三只小烧杯,                             。

(5)                                        。

(6)在其它条件                的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

(7)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于表格中。观察指标是                                 

70.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2分)

71.  可能的结果预测:                                                

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