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稻田里,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A. 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B. 使组成物质的元素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C. 保持生物群落的物种单一性

D. 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使其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拔掉稗草,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农作物;清除肉食性的“黑鱼”,使能量尽可能流向草食性鱼类,所以这些操作均是为了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分子可不同程度的镶嵌在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

B. 胰岛素被分泌的胰岛B细胞外的过程中存在磷脂的流动现象

C.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比较发达

D. 细胞膜两侧各物质的浓度差主要通过被动运输来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

B. 过程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C. 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D. 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将脊蛙皮肤完整的左后肢脚趾浸入0.5%HC1溶液时有屈腿反射;而破坏其脊髓后重复上述实验无屈腿反射,最可能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中的

A.感受器B.效应器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肌肉接头处有类似突触的结构),如图1所示,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腓肠肌收缩。人为破损腓肠肌一侧,由于破损处细胞内液溢出,使该部位带负电,而正常部位带正电,此时若将坐骨神经连接这两个部位,如图2所示,腓肠肌则自动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坐骨神经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K+持续外流

C. 腓肠肌的自动收缩不是神经递质作用的结果

D. 刺激坐骨神经使腓肠肌收缩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核糖都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B. 蔗糖、果糖都是还原性糖

C. 脱氧核糖、麦芽糖都可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D. 纤维素、糖原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态系统中,镉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该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各营养级所积累的镉的相对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上述四个营养级可以构成食物网

B. 四个营养级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丙

C. 镉不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D. 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有18个,基因型为Aa的有78个,基因型为aa的有4个,则基因型Aa的频率分别是 (  )

A18%、82B36%、64C57%、43D9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 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 E细胞

C. 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可导致靶细胞裂解

D. 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