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图一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一中①②③⑤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CD段的有①④⑤

C. 图一中②④为次级精母细胞,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D. 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二的DF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蚊子叮咬留下的寨卡病毒不断在全球引发疫情,会导致人发烧、出疹子、关节疼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寨卡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核酸、氨基酸、核糖体、霉和ATP繁殖后代

B. 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的一段时间内,会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在人体活细胞内的寨卡病毒属于消费者

D. 寨卡病毒所含的细胞器仅有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能够聚合形成DNA分子的物质是( )

A. 脱氧核糖 B. 脱氧核苷酸 C. 氨基酸 D. 含氮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等六校高三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多选题

如图为某二倍体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关数量变化情况,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时间段无染色单体,CF时间段含有染色单体

B. AB、BC、CD三个时间段都有水生成,但来源可能不相同

C. FG段染色体组数是GH段染色体组数的两倍

D. 若用秋水仙素处理该植物,会抑制FG时间段着丝点的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等六校高三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豌豆蚜(一种蚜虫)和鳞翅目幼虫(蝶、蛾的幼虫)是利马豆(又名“洋扁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上述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A. 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B. 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和豌豆蚜都属于第二营养级

C. 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全部被同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D. 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而取食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等六校高三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如图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若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

B. 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C. 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D. 若表示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人体肾脏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管腔时,肾小管担负着对原尿中有用成分的重吸收的作用。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示可知,肾小管管腔内原尿中的氨基酸被吸收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方式是_______,再从细胞内排到组织液中的方式是_______。

(2)Na+由肾小管管腔吸收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再从细胞内排到组织液中的共通性是_________。

(3)经研究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排到组织液的方式为被动运输,而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相当,则原尿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为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检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应分别加入待测组织样液中

B. 双缩脲试剂与样液中的蛋白质作用后产生紫色反应

C. 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RNA与甲基绿结合

D. 用苏丹Ⅲ染液处理花生子叶薄片脂肪将被染成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省级名校大联考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

纤维素悬液(mL)

2

2

2

纤维素酶液(mL)

1

1

1

反应温度(℃)

30

40

50

斐林试剂(mL)

2

2

2

砖红色深浅

++

+++

+

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 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生成量

C. 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 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