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人员利用特殊颜色反应对某未知样品的成分进行鉴定,所用试剂和实验结果(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该样品是

A. 葡萄糖溶液B. 油水混合物C. 可溶性淀粉溶液D. 鸡蛋清稀释液

【答案】D

【解析】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A、根据斐林试剂检测结果,无砖红色出现,说明不含还原糖,如葡萄糖,A错误;

B、根据苏丹Ⅲ检测结果无橘黄色出现,说明不含脂肪,B错误;

C、未用碘液进行鉴定,故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淀粉,C错误;

D、根据双缩脲试剂检测结果显示紫色可知,该样品含有蛋白质,故很可能是鸡蛋清稀释液,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细胞内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赖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UUB. 图示过程表示翻译

C. 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D. 图中只有2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_作用,这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农药对害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_________________向更易产生抗药性的方向演化。

(3)如果A到D都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5种,这反应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 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加热条件下可与某种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合成④时有水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某植物细胞的某种细胞器,发现其中含有蛋白质与核酸,据此推测,这种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

A.

B.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

C.C3H4O3(丙酮酸)+3H2O→3CO2+10[H]+能量

D.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

①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光照强度和温度

②B点条件下伊乐藻光合作用停止

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左移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将某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测量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P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外界溶液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溶质分子

B. 外界溶液可能存在某些不能被细胞吸收的溶质

C. t2时刻细胞液浓度是t0时刻细胞液浓度的10倍

D. 细胞在t1时刻之前已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二倍体植物的两个植株①②杂交,得到③,对③的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③到④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植株⑤⑥能通过有性杂交得到三倍体植株⑧,因而⑤⑥属于同一物种

C.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D. ③到⑦的过程为花粉离体培养,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的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位于X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刚毛对截毛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的雌蝇和雄蝇各一只,他们杂交所产的后代表现为( )

A.雌蝇和雄蝇中刚毛和截毛的比例都是31B.雌蝇和雄蝇中刚毛和截毛部是各占一半

C.雄蝇中刚毛和截毛各占一半,雌蝇全刚毛D.雌蝇中刚毛和截毛各占一半,雄蝇全是刚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