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下图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下表为几种微生物的作用原理。结合图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抗菌药物 | 抗菌机理 |
青霉素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环丙沙星 |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可促进DNA螺旋化) |
红霉素 | 能与核糖体结合 |
利福平 |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
A. 利福平和红霉素都能抑制②、③过程
B. 青霉素和环丙沙星均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
C. 结核杆菌不能发生④、⑤过程
D. ①〜⑤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
18. C解析:图中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④是RNA自我复制、⑤是逆转 录,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 DNA复制无关;DNA解旋酶用于DNA复 制过程中的解旋,故环丙沙星可抑制①过 程;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故红霉素可抑制 翻译的进行;RNA聚合酶催化转录的进 行,故利福平可抑制转录的进行。结核杆 菌为细菌,不发生④、⑤过程,只有RNA 病毒会发生④、⑤过程。故只有C项正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4. (2014 .山西大同一中检测) 已知芦花鸡基因B在性染色体上(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 ,对非芦花鸡基因b是显性。为了尽早而准确地知道小鸡的性别,应选用()
A. 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 B. 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
C. 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 D. 非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2. 偏头痛是一种遗传病,若父母均患偏头痛,则子女各有75%可能患病,若父母有一方患病,则子女各有50%可能患病。由此,可判断偏头痛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伴X隐性遗传 D. 伴X显性遗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6. 在DNA转录与DNA复制的比较的内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 转录和复制过程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与分裂期都可以进行
C. 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复制时DNA分子两条链都作为模板
D. 转录发生在DNA分子中需要表达的基因片段上,复制发生在整个DNA分子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3. 正常转录出现肽链终止的原因是()
A. —个与mRNA链终止密码相应的tRNA不能带氨基酸
B. 不具有与mRNA链终止密码相应的反密码子
C. mRNA在mRNA链终止密码处停止合成
D. tRNA上出现终止密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3. (2013 •海南三亚第一中学期末) (20分) 在21世纪发生的某些海啸和空难中,有大量的人员遇难,并且有许多 尸体面目全非,事后的尸体辨认可以借助于DNA杂交技术,即从死者的尸体和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 DNA并水浴共热,使其双链打开,进行检测。若两份DNA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的 DNA单链能够完全互补;若两份DNA样本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则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中的DNA单链在 一定程度上不能互补。请根据材料回答:
(1) DNA分子由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 结构。
(2) 若一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的某个区段的碱基顺序为ATGGCA. 则与之互补的另一条单链相应区段的喊基顺序为 。
(3) 在正常情况下,1个14N/14N的DNA分子复制5次后,应产生 个DNA分子,该过程遵循原则,若以15N为原料,则复制5次后的DNA分子中含有14N的DNA分子有 个。
(4) 在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 ,若在复制过程中DNA分子上某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否一定发生改变? 。
(5) 下图为某个DNA分子片段:
其转录形成的mRNA最多含有 个密码子,可翻译成 肽,需要 个tRNA转运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 (2014 •山东济宁任城一中期末) 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 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 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9. (15分) 右图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 种群中,甲植株(纯种) 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 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 是独立遗传的) 。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以及a基因与B基因的关系分别是 、 。
(2) 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 引起的。
(3) 如图为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它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是 ,请在图中标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4) 乙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为什么?可用什么方法 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