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
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C.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细胞遗传物质组成不同
D.人的神经细胞和骨髓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分析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组成成分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解答 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有核糖体,A错误;
B、蓝藻等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不含有叶绿体,B正确;
C、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形成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得到的两个细胞遗传物质组成一般相同,C错误;
D、人体的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情况下不进行细胞分裂,无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功能,各种细胞器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功能,细胞周期的概念,病毒的结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人体受到病毒刺激后可以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分为α.β.γ三类,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抑制多种细胞增殖等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流感患者肌肉注射干扰素可以提高其免疫力,说明干扰素属于疫苗类药物
B.干扰素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协调配合
C.干扰素可作用抗病毒、抗肿瘤药物应用于医学治疗方面
D.干扰素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埃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埃博拉”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RNA),宿主细胞内病毒的增殖过程如图.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RNA(没有遗传效应)和+RNA(有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RNA和+RNA均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B.过程①和过程③中均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C.过程②需要的tRNA由宿主细胞提供
D.-RNA和+RNA均可与核糖体结合
(2)埃博拉病毒的主要成分与下列物质或结构最相似的是C
A.蛋白质    B.染色体    C.核糖体    D.RNA
(3)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A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4)将埃博拉病毒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转给DNA的过程必须有逆转录酶参与.
(5)接种疫苗能提高免疫能力的原因,可用下图C表示?(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忆课本中的实验,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实验中,鉴定脂肪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为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2)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原因是无水乙醇能溶解色素.能否改为清水不能,碳酸钙的作用为防止色素被破坏
(3)利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观察到表皮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请描述液泡的变化为体积缩小,紫色加深.
(4)在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pH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学习小组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影响,做了下列实验.他们选取一年生的某植物枝条30支均分成10份,这些枝条发育状况及粗细相同,且作去芽去叶处理.配制下表所示浓度的NAA(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各150mL,分装于10只烧杯中;将各组植物枝条形态学下端放入相应溶液中浸泡,第10天统计各组枝条生根的总数.
编号12345678910
NAA(ppm)4.04.24.44.64.85.05.25.45.65.8
枝条数(根)3333333333
生根数(根)681412182022181210
(1)该实验小组在设计实验时应用了哪几个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单因子原则),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NAA浓度,为了减少枝条本身含有的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应设置空白对照组:取3根枝条放入蒸馏水(清水)中.
(2)选择1年生枝条的主要目的是,这种材料的新陈代谢强,细胞分裂能力强,实验所用烧杯用不透光的黑纸包裹,以促进生根;该装置最好选择放置于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主要目的是减少枝条水份的散失.
(3)实验中1至10组互为对照组.生根最多的NAA浓度为5.2ppm,它不一定(填“一定”/“不一定”)是该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表中反映出3组比4组生根要多,推测其原因可能是3组枝条比4组枝条自身含有的生长素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寻找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体系,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含有下面哪种元素的分子上( )

A.碳 B.铁

C.钾 D.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对一动物细胞某细胞器的组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命活动是(  )
A.合成多肽链B.加工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C.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m与G1期细胞n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n的染色质开始复制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n的2倍
C.n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C.限制f~g段不再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受酶的数量的限制
D.用斐林试剂可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