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巴氏小体(又称 X 小体)指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细胞核中 X 染色体异固缩而形成的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常用于胎儿性别的鉴定。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 X 染色体时,除一条X 染色体外,其余 X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下图所示。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 A(橙色)、a(黑色)位于 X 染色体上。猫的无尾、有尾是由基因(B、b)控制的另一对相对性状,选取多对无尾猫随机交配,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1/3 的有尾猫。现将一只雄猫与多只有尾黑色雌猫交配,发现 F1雌猫约 1/2 有尾且毛色均为橙黑相间;F1雌雄猫随机交配得到 F2。回答以下问题:

(1)F1雌猫的毛色表现为橙黑相间的现象 ____________(是或不是)属于共显性的表现形式,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体细胞中两条 X 染色体随机失活而导致其 DNA 上的启动部位无法与____________结合,使相应基因无法转录。

(2)在 F2中,有尾猫所占的比例为______。在 F2雌猫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现 F1中出现一只橙黑相间的无尾雄猫,假设其产生精子时其中两条性染色体能正常配对分离,则其产生精子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请用遗传图解写出 F1中出现该雄猫的过程(只考虑毛皮颜色)______

【答案】不是 RNA聚合酶 3/5 无尾橙黑相间:无尾黑色:有尾橙黑相间:有尾黑色=2:2:3:3 12

【解析】

根据题意,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因此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才会出现巴氏小体,只有雌猫才会出现两条X染色体,因此含有巴氏小体的为雌猫,不含巴氏小体的为雄猫,可见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根据题意,选取多对无尾猫随机交配,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据此推测,无尾猫为Bb,有尾猫为bb,且BB致死,无尾猫杂交后代Bbbb=21,据此分析。

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所以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表达是由于转录过程受阻,因此F1雌猫的毛色表现为橙黑相间的现象不是属于共显性的表现形式,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而导致其DNA上的启动部位无法与RNA聚合酶结合,使相应基因无法转录。

2)据分析可知,无尾猫为Bb,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雄猫与多只有尾黑色雌猫交配,发现F1雌猫约1/2有尾且毛色均为橙黑相间,

F1雌猫约1/2有尾,说明亲本为bb×BbF1雌猫均为橙黑相间即XAXa,说明亲本为XAY×XaXa,故亲本中有尾黑色雌猫基因型为bbXaXa,雄猫基因型为BbXAYF1雌猫为BbXAXabbXAXa,雄猫为BbXaYbbXaY,则在F2中,BBBb:bb=1:6:9,其中BB致死,所以有尾猫bb所占比例为3/5。在 F2雌猫中,有2/10BbXAXa2/10BbXaXa3/10bbXAXa3/10bbXaXa,表现型及比例为无尾橙黑相间:无尾黑色:有尾橙黑相间:有尾黑色=2233

3)现F1中出现一只橙黑相间的无尾雄猫,则其基因组成为BbXAXaY,假设其产生精子时其中两条性染色体能正常配对分离,考虑一对基因,Bb分离可产生2种配子,XAXaY分离可产生6种配子,故该个体产生精子的基因型有12种;亲本为XAY×XaXa,出现F1原因是雄性亲本产生精子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遗传图解如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容器的密闭性完好)开展了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四组实验研究,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开关,使水柱液面平齐,然后关闭活塞开关,8小时后,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容器

植物

部位

光质(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

温度(℃)

两侧水柱高度差(ml/8h

1

天竺葵

25

240

2

天竺葵

25

30

3

紫罗兰

25

160

4

紫罗兰

25

20

请根据以上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表探究性实验课题中的自变量有3

B.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最好选择的容器标号是13

C.若容器1的烧杯中加入的是碳酸氢钠溶液,U型管左侧液面的变化是上升,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是15mL/h

D.为了更准确的测定,应再加一个物理因素校正装置(密闭容器内为死亡植物,烧杯内为清水),如果校正装置的实验结果是左侧液面比右侧液面低,则校正之后的净光合速率比原来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 B. 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

C. 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 D. 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研究在CO2浓度为0.01%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已知小麦光合作用最适CO2浓度为0.0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将CO2浓度提高为0.03%,其他条件不变,b点将左移,c点将上移

B.ab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小于0

C.b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丘脑是人体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图表示下丘脑和相关腺体的关系,图中①~⑥表示相关信息分子。请分析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⑤表示胰岛分泌的调节血糖的一些主要激素。健康人血糖浓度在饮用一定量葡萄糖溶液后大约1h内会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⑤的分泌情况是___________

(2)人体短期压力效应是指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产生兴奋,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到神经纤维末稍,释放___________最终使④的分泌___________,产生短期压力效应。

(3)从图示看,图中的垂体细胞表面至少有___________种信息分子的特异性受体。信息分子③和⑥在调节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9月24日“生物谷”发文“在人类癌症患者中,癌细胞与免疫细胞融合在一起”称,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癌症小鼠模型中和在实体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了癌细胞和免疫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杂合体(杂合癌细胞)。与未发生融合的癌细胞相比,这些杂合癌细胞在体外具有更大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当被注射到小鼠中时,与未融合的癌细胞相比,它们更容易发生转移。下图为细胞融合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A细胞为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细胞为小鼠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的一种)C为在小鼠体内形成的杂合癌细胞。研究发现C细胞比B细胞具有更大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据此判断,C细胞表面糖蛋白可能比B细胞表面糖蛋白___________,导致C细胞更易扩散和转移。AB细胞在小鼠体内融合和体外融合的过程均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只是在体外融合过程中需诱导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项)

(2)若图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从A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___________种,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后得到的D细胞应该是___________D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获得能够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医疗上,把单克隆抗体与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___________,借助抗体的定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病变细胞并将其杀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高效性
B.专一性
C.稳定性
D.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B.CO2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C.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结果
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含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一定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B.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R基为H)

C. 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通常不参与肽键的形成

D. 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原子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