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

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

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试题1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和为1,故A正确。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可能环境发生变化,故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是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故C错。通过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 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 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采用一定手段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下列各项受影响最小的是 (  )

A. 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B. 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C. 呼吸酶的合成 D. 分泌蛋白的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B.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C. 酶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功能

D. 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在不同情况下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A到B时间内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C点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B. 乙图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壁的限制

C. 丙图中A到B时间内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D. 丁图可表示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过程,C点后细胞开始从外界溶液吸收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 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 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 标志物脱落

D. 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B. 次级卵母细胞

C. 初级卵母细胞 D. 有丝分裂前期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疗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
A.合成多种蛋白质
B.杀死各种病原体
C.无限增殖
D.增殖并分化成多种血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所示装置,管中的液滴可左右移动。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液滴移动,说明酵母菌______________,b装置液滴移动,说明酵母菌______________

(2)若a、b瓶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3)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______________处与氧结合生成水。如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则消耗葡萄糖的比例为有氧∶无氧=______________

(二)某研究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图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来读取液面的高度(假设水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a. 将10mL酵母菌培养液和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b. 将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气密性完好的两个气球中,排尽空气后分别向两个气球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氧气,扎紧气球保持密闭状态,再分别放入如图实验装置中。

c. 两组装置均放入20℃恒温水浴中。从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温水,调节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

d.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刚开始的短时间内,两组装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发生变化,乙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装有甲烧杯的装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