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其它条件适宜时,玉米和菜豆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和菜豆两种植物中,更能适应低CO2环境的是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当CO2达到一定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环境中的CO2浓度称为该植物的CO2饱和点。光照强度由20kLx增大到200kLx后,菜豆植株的CO2饱和点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

3)玉米高而菜豆矮,利用玉米和菜豆株高的不同将玉米和菜豆间行套种,发展立体农业,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的同时,玉米的单株产量也有增加,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单株产量增加的原因_______

【答案】玉米 玉米的CO2补偿点低(低CO2浓度时,玉米光合速率更高) 光照强度增大后,光反应产生的[H]ATP增多,可还原更多的C3,促进植物固定更多的CO2 玉米株的下层叶能得到较强光照,提高了下层叶的光合速率;行距增大有利于通风,增大了CO2的供应

【解析】

由图分析,在其它条件适宜时,玉米的CO2补偿点更小。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玉米和菜豆的净光合速率提高。

1)玉米和菜豆两种植物中,更能适应低CO2环境的是玉米;因为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玉米的CO2补偿点比菜豆的补偿点更低。

220kLx光照强度较低,此时叶绿体吸收光能的作用没有完全饱和,光照强度由20kLx增大到200kLx后,光反应产生的[H]ATP增多,可还原更多的C3,促进植物固定更多的CO2CO2饱和点增大。

3)玉米高而菜豆矮,利用玉米和菜豆株高的不同将玉米和菜豆间行套种,发展立体农业,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的同时,玉米的单株产量也有增加,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单株产量增加的原因玉米株的下层叶能得到较强光照,提高了下层叶的光合速率;行距增大有利于通风,增大了CO2的供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下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释放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

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 第2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

C. 第3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 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糖元沉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元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下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元沉积病I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抑制糖元的合成,并未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

B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ATP,不需要ATP供能

C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D给糖元沉积病I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人体内某种酶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底物浓度为a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B.底物浓度为b时,再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C.底物浓度为a时,适当提高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D.底物浓度为b时,适当提髙PH值,反应速率会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取某动物的离体神经纤维培养在正常海水浓度相同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下图分别为该离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传递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图甲中的ab、图乙中的③—②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a点将降低

C.图丙中,g接受f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可能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D.图甲、乙、丙中,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脱落酸(ABA)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激素,其具有多种功能。ABA通过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以增强植物抗寒性的功能已经研究证实。某研究小组为验证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取若干生长状况良好的水稻幼苗作为材料进行了两次实验处理,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BA进行了第一次常温下48小时的预处理,进行完第二次处理后测定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第二次处理是将幼苗放入低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B. 用10-5mol/L脱落酸处理的水稻幼苗抗寒性最高

C. 据图分析脱落酸增强抗寒性的功能具有两重性

D. 推测植物体在寒冷条件下合成的脱落酸会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如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框号选项

1

2

3

4

5

6

A

酶的特性

高效性

专一性

作用条件温和

适宜温度

适宜PH

B

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

分裂期

C

稳态的调

剂机制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D

目的基因

的获取

PCR技术

人工合成

基因文库

基因组文库

部分基因

组文库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免疫系统在监控和清除癌变细胞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科学家陈列平研究组对癌细胞与免疫系统在癌症发生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1)癌细胞的产生往往是由于_______________突变导致的,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癌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进而将之清除。

2)癌症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是其具有一种逃避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机制。该研究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发现在癌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膜蛋白B7-H1可能起着上述作用:

①向624mel细胞中转入含B7-H1_______________,利用荧光标记抗体检测B7-H1624mel细胞中的表达量,结果如图1,说明B7-H1已在这些624mel细胞中高表达,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624mel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检测T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注射抗B7-H1单克隆抗体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癌症。

3)①在实际临床使用中,部分患者注射抗B7-H1抗体后并未得到良好疗效。该研究组猜测,癌细胞表面可能还存在其他与B7-H1起类似作用的分子,为了找到这些能与T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开发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进行筛选。图中aAPC上的膜蛋白是转入的癌细胞候选基因表达产物。此系统实现筛选的原理是___________,对照组的设置应为___________。研究组最终通过此种方法筛选到Siglec15

②该研究组进一步进行研究发现Siglec15B7-H1往往不会在同一种癌细胞中表达。筛选出Siglec15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4)综上,提出两条用于癌症治疗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