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生态系统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a~b段,种群的数量增长的倍数λ大于1

B. b点后该种群的生存环境趋于稳定

C. b~d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于捕食关系导致的

D. 性别比例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

【答案】B

【解析】a~b段种群的数量增大,说明增长的倍数λ大于1,A正确;d点后该种群的数量下降后趋于稳定,说明此时生存环境趋于稳定,B错误;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和天敌相关因此.bd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捕食关系导致的,C正确;性别比例的变动影响种群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A.0
B.25%
C.50%
D.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

B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

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D原肠胚发育分化形成内外两个胚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饮食会使寄生虫发病的机会减少的是(
A.干农活过程中,随手拿水果吃
B.饭前便后洗手
C.从商店买来的蔬菜,商场已经清洗过了,没必要再洗了
D.自己家的蔬菜没必要洗一洗,就可以生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型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別发生在( )

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精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孟徳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某地区引入的一种生物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单位:只)。下列曲线中与2004~2006年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最相符的是 ( )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种群数量

36

72

339

856

1 521

第一次捕捉(标志)数

160

第二次捕捉数

162

第二次捕捉个体中的标志数

30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 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 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