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为探究中国楤木总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处理1:将60只健康的雄性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50只)腹腔注射3%糖尿病诱导剂(ALX),获得糖尿病模型鼠,乙组(10只)不作处理。

处理2: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处理及结果

组别

甲组(随机均分为5组)

乙组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给大鼠分别灌喂等量

的不同种溶液

30mg/kg

SAC

60mg/kg

SAC

120mg/kg

SAC

25mg/kg

二甲双胍

生理

盐水

生理

盐水

4周后釆血,测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的测量值 (mmol/L)

23.34

20.32

18.13

17.52

28.25

6.40

注:SAC为中国楤木总皂苷提取液;二甲双胍为临床使用的降糖药。

(1)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的有________________。(多选)

A.胰淀粉酶 B.葡萄糖 C.促甲状腺激素 D.神经递质

(2)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ALX作为糖尿病诱导剂,它能特异性识别并作用于大鼠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使该细胞损伤、坏死,导致________________,血糖升髙。

(3)本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的实验结果与D组基本一致,此结果在实践上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科研单位利用中国楤木愈伤组织进行SAC的工厂化生产,此技术主要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从物理状态来看一般使用____________培养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一定与性别相关联

B.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相同性状

C.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D.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②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全面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

③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④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小、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⑤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

⑥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⑦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2月开学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能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属于第______________营养级,图中所含成分不能组成完整的食物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____________,B表示初级消费者___________________。A中的能量除了B外,还有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不能百分百的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除此之外,能量流动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2月开学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自噬通过破坏细胞正常的结构和物质,从而缩短了细胞寿命

B. 细胞自噬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无关

C. 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

D.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细胞器,可合成并分泌多种水解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外植体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等才能形成胚状体

B. 在海藻酸钠溶液中可加入适量的无机盐、有机碳源以及农药、抗生素等

C. 在人工种皮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就能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会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 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 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 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A甲状腺激素

D. 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抗利尿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的含量在细胞中相对稳定,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B. 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

C. 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具备特定功能

D. 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____________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_。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