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关于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5S标记组: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

B.32P标记组:培养时间越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高

C.35S标记组:培养时间过长,沉淀物放射性增高

D.32P标记组:搅拌不够充分,上清液放射性增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T2噬菌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有32P标记DNA DNA有32P标记 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标记

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A正确;

B、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且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中有少数含有亲代的DNA链(含32P),且培养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数目越多,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B错误;

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分离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因此培养时间过长,沉淀物中放射性也不会增高,C错误;

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而搅拌的目的是使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因此即使搅拌不够充分,也不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增高,D错误.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哺乳动物部分特化的细胞中,不能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例子是( )

A.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体积很小,呈扁球形

B.浆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其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核仁较大,核孔较多

C.精子无细胞器,整个头部被细胞核占据,靠尾部的摆动而运动

D.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其中树突短而多,轴突少而细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 )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变化与此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 核糖核酸 B. 脱氧核糖核酸 C. 核苷酸 D. 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A. CHO B. CHONP

C. CHON D. CHO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内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 脱氧核糖核酸 B. 脱氧核糖核苷酸

C. 核糖核酸 D. 脱氧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有两层,核孔为大分子出入的孔道,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核内可以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C.细胞核中的核仁同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D.真核细胞中的mRNA均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D.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