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断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色氨酸可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变为生长素,幼嫩的叶片等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A正确;成熟茎韧皮部的筛管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幼嫩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C错误;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蛋白质高温条件变性说明蛋白质的肽键结构已被破坏
B.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是由于蛋白质中有肽键
C.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D.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人体内酶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微量高效是酶和激素的共同特征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代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识别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时,最重要的依据是 ( )

A. 前者染色体数目是奇数,后者是偶数

B. 前者染色体数目不变,后者减半

C. 前者有联会,后者无联会

D. 前者不含同源染色体,后者含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酶的活性实验中,某同学将pH分别为1、7、10的等量唾液淀粉酶滴入编号为甲、乙、丙的装有等量淀粉溶液的3支试管置于85℃水浴中,10min后分别加入碘液,能出现蓝色的试管是( )

A. 甲试管 B. 乙试管 C. 甲和丙试管 D. 甲、乙、丙3支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生物进化是定向的

C. 通过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D.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___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⑤中的染色体数是①或②的四倍
B.细胞②可通过④→⑤→④→③→②的过程来形成
C.图①和图②不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D.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 。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 移动 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 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右上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 ,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