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表示人体正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甲中方框内所表示的部分在物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点?______。若图甲生成的④链中共含1 500个核糖核苷酸,其中碱基GC分别为200个和400个,则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个。

2)图乙表示的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

3)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乙所示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丙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

4)若由于(3)所述的替换使得某植株表现为罕见的红花性状,而其自交后代中只有部分植株具有红花性状,则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将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植株连续自交3次,并逐代淘汰白花性状个体,则最终获得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五碳糖不同(或②中含脱氧核糖,③中含核糖) 2700 氨基酸 T—A替换为G—C(或A—T替换为C—G 红花性状属于显性突变,亲本是杂合子,自交出现性状分离 15/17

【解析】

图甲过程表示转录,①为RNA 聚合酶,②为DNA模板链上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③为RNA链上的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④为转录的产物RNA。图乙过程表示翻译。

(1) 图甲中方框②内所表示的部分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方框③内所表示的部分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二者在物质组成上不同点是五碳糖不同(②中含脱氧核糖,③中含核糖)。图甲生成的链为mRNA,共含1 500个核糖核苷酸,说明该链中AUGC1 500个,其中G200个,C400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转录时该基因的模板链中共含有1 500个碱基,其中C200个、G400个,AT1 500200400900个,该基因的非模板链中AT900个,而该基因中AT,进而推知该基因中A900个。可见,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21)×9002700个。

(2) 图乙表示翻译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3) 由题文描述和图乙可知: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转录时基因的模板链中相应的碱基是AGA;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转录时基因的模板链中相应的碱基是CGA。据此可推知:若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乙所示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丙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G—C(或A—T替换为C—G)。

(4) 依题意可知: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的某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只有部分植株具有红花性状,说明该基因突变为显性突变,红花性状为显性性状,且该红花植株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若红花性状由基因B控制,则其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12。这些红花植株连续自交1次所得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1/32/3×1/4)∶(2/3×2/4)=32;连续自交2次所得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3/52/5×1/4)∶(2/5×2/4)=72;连续自交3次所得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7/112/11×1/4)∶(2/11×2/4)=152。综上分析,最终获得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5/17。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洋葱表皮细胞浸于20%蔗糖溶液中,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则原细胞液浓度( )

A.小于20%蔗糖溶液浓度B.等于20%蔗糖溶液浓度

C.大于20%蔗糖溶液浓度D.等于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体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的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若图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最长,则同时进行翻译的其它核糖体都位于近b端

B. 合成的多肽链经剪切加工成血红蛋白,该过程有水分子参与

C. 红细胞内合成血红蛋白而不合成胰岛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也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注射器内是刚溶化的海藻酸钠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的混合液

B. 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聚沉形成凝胶珠

C. 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D. 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的生理学观点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1)若要用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的这一功能,常用的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

(2)下丘脑和垂体能及时有效地调节甲状腺的分泌量,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 (填“分级”或“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又会反过来调节下丘脑与垂体的分泌量,说明它们还存在____________ 调节作用,体内这种调节机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发生后能被自身产生的抗体A结合,属于______________疾病。

(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哪种生物不能作为生物武器(
A.炭疽杆菌
B.伤寒杆菌
C.乳酸菌
D.天花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甲)、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乙)及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丙),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A 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B. 图乙中的数据需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测量

C. 图丙中若大棚内温度始终处于 37.5℃的恒温,每日光照 12h,植物体干重将减少

D. 用大棚种植该植物时,白天应控制光照为 C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 35℃最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毎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 B. 图乙中D→E的变化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

C. 图丙所处时期与甲图细胞相同 D. 图乙中B→C过程会有染色单体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B.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
C.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
D.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