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1802,然后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180

B.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180

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乙烯能与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结合,与乙烯结合后的R蛋白使酶T失活.有活性的酶T可使E蛋白磷酸化,从而使E蛋白无法调控相应基因转录,无乙烯生理反应出现.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子与野生型杂交,在有乙烯条件下,F1个体的表现型及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分别是

A. 有乙烯生理反应、显性 B. 有乙烯生理反应、隐性

C. 无乙烯生理反应、显性 D. 无乙烯生理反应、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二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差速离心法: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B. 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C. 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D. 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八中等十三校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物知识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可以通过在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来鉴定组织中的脂肪

B. 需氧型生物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前者完成有氧呼吸的Ⅰ阶段,后者完成Ⅱ和Ⅲ阶段

C. 当肌肉组织吸收的O2与放出的CO2量相等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 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时需要在人群中调查多个患者家系以减少实验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酵母菌培养基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

A. 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 碳源太丰富

C. 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 D. 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 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或毛霉

C. 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D. 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A. 大肠杆菌 B. 霉菌

C. 放线菌 D. 圆褐固氮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制果酒、果醋、泡菜时,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情况分别是(  )

A. 无氧、有氧、无氧 B. 有氧、无氧、无氧

C. 无氧、有氧、有氧 D. 无氧、无氧、有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三次大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我国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不能超过3个。某兴趣小组尝试对某品牌饮用水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检测,操作简图如图甲,伊红美蓝培养基配方如图乙。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_(“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怎样除菌? ______。

(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______(一种营养成分),以及______。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3)该小组通过统计______的数目,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要比实际______(“偏高”或“偏低”),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