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

B. 时期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

C. 时期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

D. 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再经历时期

【答案】D

【解析】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大于1,A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据图中时期两个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还不能推知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相等,B错误;不同种群每个时期实际增加的个体数与自然增长率不成正比,所以不能简单根据甲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来判断两个种群实际的增加数量,C错误;一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之后,总是在最开始一段时期内增长率最大,之后因为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增长率会逐渐减小,所以图中甲、乙种群由于在时期比时期的增长率大,所以种群迁入后应先经历时期再经历时期,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测定了25℃和0.5℃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CO2生成速率,结果如图1和如图2。

(1)CO2是蓝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第______阶段的产物,这一阶段的反应发生在______中。

(2)据图分析,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低温使__________;随着果实贮存时间延长,CO2生成速率逐渐降低的原因是密闭容器内____________________,使蓝莓果实的细胞呼吸明显减缓。

(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蓝莓果实贮藏在__________条件下,更有利于果实营养的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若干曲线变化图和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图象,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图中实线表示____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____随时间的变化,上图中AB段曲线上升是由于_____

(2)图A细胞中的DNA数是_____,图A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

(3)图中的细胞C相当于曲线图中的______段(用大写字母表示)。

(4)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和分离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酵母菌 乳酸菌 硝化细菌 蓝藻 烟草花叶病毒 噬菌体

A. 从组成成分上看,所有生物都含有蛋白质和DNA

B. 从结构上看,为真核生物,②③④⑥为原核生物

C. 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①②为异养型,③④为自养型

D.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①②③是分解者,是生产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加试题】甲、乙为电表。a、b、c、d是测量电极,e、f是刺激电极,各电极均置于神经细胞膜外表面。e、f 之间的神经纤维被结扎。e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增大、f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减小。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f点高于阈值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电表a、b处均能测得一个负电位

B. 甲电表指针可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K+通道可能处于开放状态

D. 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a+外流需要Na+通道协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经测定细胞内某有机分子含C、H、O、N、P五种元素,则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A. 催化某一特定的化学反应 B. 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C.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 参与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基因突变,能无限增殖,并且失去了原细胞的所有特点

B.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黑色素无法合成

C.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了研究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5g新鲜莴笋叶片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

②向研磨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并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

③将莴笋的酶提取液分别用pH为4~10的7种缓冲液稀释2倍,低温保存。

④用注射器吸取5mL 3%的过氧化氢,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排出,然后吸入5mL酶提取液,将针口处密封。

⑤室温下记录实验数据。

另取新鲜的菠菜、白菜叶片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稀释酶提取液降低了反应体系中的酶浓度,使____________减缓,有利于记录实验数据。

(3)该同学想进一步研究不同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最好选择 __________

叶片作为生物材料,并用pH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缓冲液稀释酶提取液,请解释以上两个做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