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给长时间昏迷的病人连续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这样做的原因是   

A.节约氧气              B.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 

C.维持肺通气量的平衡    D.抑制呼吸中枢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给病人输氧气时,常常混入5%的CO2,目的是刺激呼吸中枢兴奋,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体液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生物 题型:013

给长时间昏迷的病人连续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这样做的原因是

[  ]

A.节约氧气

B.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

C.维持肺通气量的平衡

D.抑制呼吸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揭东县登岗中学·直通2007年高考-新题汇编、生物 题型:071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如果以唯物主义的观点视之,人的死亡首先是一个科学问题,如何对待死者,才是社会伦理问题。而在人们的经验中,以呼吸、心跳长时间停止为表征的死亡,是一个可以直观判定而无须争议的事实。科学问题已经解决,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可以与科学问题截然分开。

  2003年4月10日,武汉同济医院对外公布了我国首例“脑死亡”诊断。

  而脑死亡概念的提出,却颠覆了人们对死亡的经验判断。在人们还不能普遍接受以科学的而非经验的方式对生命进行判定时,科学问题就与伦理问题就发生了冲突。在过去关于脑死亡的各种争论中,医学家们始终坚持强调脑死亡就是死亡,因此脑死亡标准的实施并不给人们增加额外的伦理难题。而反对实施脑死亡标准的人也往往首先对脑死亡标准的科学依据提出质疑。而如果这一关不过,那么生者面对的伦理问题就不是如何对待死者,而是拯救还是放弃的伦理困局。

  关于脑死亡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这次由医学专家以国家卫生部脑死亡法起草小组的身份,在正式场合公布脑死亡诊断标准,其意义还是不同寻常。争议声中,脑死亡立法还是在稳步推进,以脑死亡来界定生死,大概已经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国际上普遍公认,脑死亡就是指脑干或脑干以上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在临床上的诊断标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项,即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脑电图平直。

(1)

完成反射的结构叫做________,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_来传递的。

(2)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气体,目的是________

(3)

有人认为“实施‘脑死亡’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你认为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

你认为我国进行“脑死亡”立法,有什么意义?

(5)

我国进行“脑死亡”立法,最大的障碍就是公众的接受性,即公众的伦理困惑,向传统的以心脏停止跳动、长时间无自主呼吸为死亡标准提出了挑战。如果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公众对脑死亡立法心态剖析”为课题展开研究,请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聊城第一中学2008-2009年高考生物模拟(一) 题型:013

给长时间昏迷的病人连续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这样做的原因是

[  ]

A.节约氧气

B.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

C.维持肺通气量的平衡

D.抑制呼吸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给长时间昏迷的病人连续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这样做的原因是


  1. A.
    节约氧气
  2. B.
    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
  3. C.
    维持肺通气量的平衡
  4. D.
    抑制呼吸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