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毛颖抗锈.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PPrr、ppRR;丁的基因型是ppRr.
(3)F1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是PR、Pr、pR、pr.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frac{1}{2}$.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PPrr,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据此答题.

解答 解:(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
(2)已知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所以甲的基因型为PPrr,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分析丙与丁杂交后代的柱状图,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综合以上可知丁的基因型是ppRr.
(3)已知F1丙的基因型为Pp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P与p、R与r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可以形成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PR、Pr、pR、pr.
(4)F1基因型为PpRr,丁的基因型是ppRr,F1与丁进行杂交,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为毛颖抗病和光颖感病,其中毛颖抗病占$\frac{1}{2}×\frac{3}{4}$=$\frac{3}{8}$,光颖感病占$\frac{1}{2}×\frac{1}{4}$=$\frac{1}{8}$,故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frac{3}{8}$+$\frac{1}{8}$=$\frac{1}{2}$.
故答案为:
(1)毛颖抗锈
(2)PPrr、ppRR    ppRr
(3)PR、Pr、pR、pr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frac{1}{2}$

点评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显隐性;其次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后代分离比,尤其是“3:1”、“1:1”,推断出丁的基因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一定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用气体体积变化量表示)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速率(用气体体积变化量表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分别用图甲、乙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随着O2浓度由0逐渐增大到30%,植物释放CO2的量先减后增;c点处细胞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该点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大于/等于/小于)1.
(2)当O2浓度为5%时,实验测得该植物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1.5倍.
(3)图乙中,温度为5℃与35℃时,该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叶绿体内ATP由类囊体移动到叶绿体基质,参与代谢反应.植物体长期处于40℃时不能(能/不能)正常生长.
(4)据乙图分析,白天温度控制在25℃时,最利于大棚蔬菜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海南省海口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长沙校级模拟)生长素类似物2,4﹣D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较方泛,但不可用于( )

A.单性结实 B.作除草剂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解除顶端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粉可通过愈伤组织发育成植株
B.花粉可通过胚状体进一步分化成植株
C.主要由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用量决定途径
D.产生胚状体是花药离体培养中特有的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选择性地阻碍某种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这种毒素对兴奋传递的作用是(  )
A.使兴奋传递中断B.使兴奋传递加速
C.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D.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功能,又有传出功能.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脊蛙(除去大脑的蛙)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步骤一中两次收缩现象的结构基础除了效应器相同外,还有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也相同.
(2)在步骤二中,先刺激趾尖无反应,后刺激腹部却出现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传出(填“传入”或“传出”)功能正常.
(3)可卡因通过阻断细胞膜上Na+通道,抑制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而起麻醉神经作用.
(4)结合实验全过程,得出实验结论: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当快速牵拉图中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d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B.牵拉骨骼肌时,c处组织液中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C.刺激骨骼肌产生的信号传到c处就会形成痛觉
D.兴奋到达b点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水稻的根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B.线粒体C.线粒体和叶绿体D.内质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