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探究实验:
A、(6分)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右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
    株。样方大小一定相同吗?    为什么?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约为                   
下列不属于标志重捕法应用应具备的条件的是(  )
A. 标志个体释放后应与其他个体均匀混合
B. 标志方法不伤害动物和影响动物行为
C. 研究区域相对封闭,没有个体迁入和迁出
D. 个体间相互交配和繁殖的机会均等
(3)细菌——显微记数法。
B、(10分)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含铁蛋白)的活性,而吲哚乙酸在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已被分解为3­亚甲基氧化吲哚(不能促进细胞伸长)。为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的生长与吲哚乙酸的氧化有关,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分析。
一、材料用具:
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培养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二、实验步骤:
(1)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A、B、C、D。
(2)向A和B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C和D烧杯中加入                 
(3) 先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放在A~D 4组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4)给予A、C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B、D________________光照,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5)切下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a、b、c、d。
(6)将a~d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两两分组,并分别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两侧(分组号标记为①~⑥,如下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三、实验分析:
(1)请预测上图中第①、④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①_____     ___,④__      ______。
(2)上图中第____    ____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可证明紫外光抑制植物的生长与吲哚乙酸的氧化有关。


A(1)8株 不一定相同 根据调查植物的形态大小和密度大小不同,确定样方的大小
(2)3200尾   D
B二,(2)等量适量的缺铁培养液
(4)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
三,(1)向b侧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①②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吉林一中高三冲刺(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0分)分析回答下列代谢与调节的相关问题:
Ⅰ、(11分)下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
(2)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其中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当二氧化碳净吸收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3)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如B是C4植物,其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依次是                     。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           (减少或增加)。  
(5)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      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6)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                  
(7)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                 
Ⅱ、(9分)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对此问题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①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②通过促进                           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这两种观点是否成立?为此,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的实验进行探究。
(一)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测量仪等。
(二)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平均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       器官切除,B组做切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对A、B两组动物注射                                        
(4)一段时间后,再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三)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的观点):
(1)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则             
(2)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相等,则        
(3)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不相等,且B组减少得要多,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江苏金湖中学高三第一次市统测模拟测试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6分)科研人员为探究诱导酵母原生质体摄取蚕豆叶绿体的适宜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提取蚕豆叶绿体:过滤蚕豆新鲜叶片研磨液,对滤液进行_A_后获得叶绿体,加入2 mL 0.35 mol·L1氯化钠溶液,制成悬浮液。

② 制备酵母原生质体:在适宜条件下用2%的蜗牛酶处理酵母菌,获得酵母原生质体。

③ 诱导酵母原生质体摄取蚕豆叶绿体:将酵母原生质体与蚕豆叶绿体混和后,在不同温度和pH下用聚乙二醇(PEG)处理60 min后洗涤。用显微镜观察,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温度

pH

酵母原生质体数/mL

含叶绿体的酵母原生质体数/mL

1

30℃

7.6

760

4

2

37℃

7.6

1 100

7

3

37℃

6.0

1 250

5

4

37℃

10.2

990

3

请回答:

(1)补全实验步骤: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加入0.35 mol·L1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蜗牛酶的作用是除去酵母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酵母原生质体摄取蚕豆叶绿体较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在适宜温度下,酵母原生质体容易摄入叶绿体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增强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吉林通化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每空1分,共7分)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对芽生长的效应是           

(2)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          

(4)某生物兴趣小组参照图示开展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实验,按照下表设计浓度梯度。(单位:c/mol·L-1

组别

A

B

C

浓度

1012

109

107

 

 

 

 

 

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5)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重力性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植物根向重力性弯曲部位除了生长素的分布不同外,在近地侧同时也集中了大量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                                                       的结果。

(6)达尔文在研究生长素时,将带有尖端的胚芽鞘(a)和除去尖端的胚芽鞘(b)置于单侧光下,结果a弯向光源生长,b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广东省普宁市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探究实验:

A(6分)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右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

     株。样方大小一定相同吗?     为什么?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约为                   

下列不属于标志重捕法应用应具备的条件的是(   )

A. 标志个体释放后应与其他个体均匀混合

B. 标志方法不伤害动物和影响动物行为

C. 研究区域相对封闭,没有个体迁入和迁出

D. 个体间相互交配和繁殖的机会均等

(3)细菌——显微记数法。

B(10分) 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含铁蛋白)的活性,而吲哚乙酸在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已被分解为3­亚甲基氧化吲哚(不能促进细胞伸长)。为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的生长与吲哚乙酸的氧化有关,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分析。

一、材料用具:

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培养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二、实验步骤:

(1)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A、B、C、D。

(2)向A和B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C和D烧杯中加入                 

(3) 先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放在A~D 4组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4)给予A、C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B、D________________光照,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5)切下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a、b、c、d。

(6)将a~d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两两分组,并分别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两侧(分组号标记为①~⑥,如下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三、实验分析:

(1)请预测上图中第①、④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①_____      ___,④__       ______。

(2)上图中第____     ____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可证明紫外光抑制植物的生长与吲哚乙酸的氧化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