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的某遗传家系图,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且I4无乙病基因。人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均为1/62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推测Ⅲ4发生染色体畸变的可能性大于Ⅲ5

B.若Ⅲ4与Ⅲ5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概率是1/26,只患乙病概率是25/104

C.1与Ⅳ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与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4/39

D.若Ⅱ1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39

【答案】ABCD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Ⅰ1和Ⅰ2正常,Ⅱ4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患者全为男性,男性患者的儿子全部有病,且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I4无乙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

A、若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其多的一条X染色体可能来自于Ⅲ4,也可能来自于Ⅲ5,因此两者染色体畸变的可能性相近,A错误;

B、设甲病的相关基因为Aa,乙病的相关基因为Bb,则Ⅲ4的基因型为aaXYb,因为人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均为1/625,所以Ⅲ5基因型=Aa的概率=2×1/25×24/25÷2×1/25×24/25+24/25×24/25=1/13,故Ⅲ4与Ⅲ5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13×1/2=1/26,只患乙病的概率(1-1/26×1/2=25/52B错误;

C、因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Ⅱ1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为Aa的概率为2/3,而Ⅳ3的基因型为Aa,因此Ⅱ1与Ⅳ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Ⅱ1与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1/13+1/3×12/13=14/39C错误;

D、由于乙病为伴Y遗传,因此Ⅱ1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结婚,后代只可能患甲病,Ⅱ1基因型为2/3Aa1/3AA,正常男性为Aa概率为1/13,因此他们的子女患病的概率=2/3×1/13×1/4=1/78D错误。

故选ABC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非洲猪瘟(ASF)是由ASF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研究表明ASFV主要在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中增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SF致死率高与ASFV破坏巨噬细胞导致猪免疫力下降有关

B.ASFV侵染巨噬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特定糖蛋白的参与

C.猪感染ASFV的初期体内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D.ASFV增殖离不开巨噬细胞提供的氨基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体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58 FCStewar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成新植株,他所配制的培养基中除含有必要的养料外,还加入了生长素等植物激素,请分析回答:

1)有学者认为,生长素(IAA)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经一系列反应,产生图中所示的______等信息分子,信息分子进入细胞核,“唤醒”有关的基因,使其转录形成 mRNA,进入细胞质后,指导蛋白质合成。由此可见,生长素没有直接参与代谢,而是对__________的表达进行调节。

2)生长素还能促进细胞生长,这是因为生长素能活化细胞膜上的_______,将细胞内的 H+_______方式运输到细胞壁中,使细胞壁变得松弛,束缚力减弱,有利于细胞伸长。

3)在探究 IAA 促进胚芽鞘生长的实验中,我们将 IAA 加在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法接种病原菌

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

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无花果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中,需在果实发育的五个阶段各取一个果实进行打孔取样

B.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碘液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

C.在晾制无花果干的过程中,细胞损失的水主要是结合水

D.据图分析可知,果实中淀粉分解不是葡萄糖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过程,孔蛋白为亲水通道,分子量较小的物质可自由通过。丙酮酸通过内膜时,所需的能量不直接来源于AT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粒体的内、外膜分别由二层单位膜组成

B.丙酮酸通过外、内膜的方式均为易化扩散

C.充足的氧气能有效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D.线粒体膜间隙的 pH要比内膜内侧的基质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

B. 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 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 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鸽子胸肌细胞内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过程中存在一条AB…→CD的反应途径。如果向细胞悬浮液中分别加入ABCD等有机酸,发现任何一种有机酸即使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极大的加快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采用鸽子这类飞翔鸟类而非家鸡这类不善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进行研究的原因是_________,丙酮酸氧化分解生成CO2[H]发生在_________中。

2)如果阻断CD的转化,则引起C堆积,而此时加D,随着D的减少,C的堆积量会持续增加。据此可推测丙酮酸氧化分解的整个反应过程是一个由多种有机酸参与的_________(填“环状”“直链状”)途径,并用箭头和字母构建此途径_________

3)线粒体中的C酶可催化CD的反应,而丙二酸与C结构相似,因此会妨碍C_________,对C酶造成竞争性抑制作用。如果增加C的浓度,可以_________(填“增强”“减弱”)丙二酸的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往往是趋向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可增加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C.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由图甲可知,D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可能会受到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