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能有效地杀死导致疟疾的元凶——疟原虫。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真核生物,它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是 。青蒿素治疗疟原虫的的原理是,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表面蛋白结合干扰其蛋白的功能,使细胞膜失去 功能,从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以与血红素产生烷化反应,组成“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干扰疟原虫代谢,其中的血红素位于血红蛋白内,血红蛋白的必有的元素是

(2)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充足二氧化碳条件下测得的青蒿植株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当光照强度达到b点时,突然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C3的含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bc点之间,影响青蒿植株二氧化碳释放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取若干大小相同、生理状况相似的青蒿植株,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再立刻光照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得到的结果如上表所示,则:

①在a点的光照条件下,青蒿叶片中能产生[H]的场所是

②若叶片增、减的都是葡萄糖的质量,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释放氧气量最多的是 组叶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

A.细胞的结构物质 B.调节作用

C.运输作用 D.能量的主要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两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分别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B.甲图中,④→⑤表示在分裂后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

C.乙图所示细胞的b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乙图所示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能进行受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多细胞生物的一个受精卵,在其成为成熟个体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 C.细胞增殖 D.细胞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通过过程①、②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质粒。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②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

理由是

(2)过程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

(3)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 。获得的转基因克隆猪,可以解决的医学难题是,可以避免

(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

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

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

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天津南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无废弃物农业”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天津南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是( )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 ②DNA合成

③预期蛋白质功能 ④据核苷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陕西省高三重点班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初夏晴朗的白天,某蔬菜基地测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和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如下图(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较低的是________(C3和C5);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1时所取叶片显色较________(深或浅)。

(2)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中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___________用于CO2的还原;若在棚内利用豆料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____ _元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内__________(答出2个)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 较高。

(4)光反应过程中,ATP中的能量来源于H+的电化学势能。NH4+能增加类囊体膜对H+的通透性,从而消除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若将NH4+注入蔬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ATP合成的速率将会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DNA双链均含15N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占总DNA的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A、1.3小时 B、1.6小时 C、2.0小时 D、4.0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