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结合下列图表进行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可促进DNA螺旋化)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 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②

B. 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 结核杆菌的①、②和③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 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RNA复制,⑤是逆转录,R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发生在RNA病毒中,具细胞结构的生物正常细胞中没有此过程.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青霉素的抑制作用与DNA复制无关;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进而抑制细菌的①、②过程;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翻译过程;利福平抑制的是转录过程.

环丙沙星抑制的是细菌DNA的解旋过程,从而影响DNA的复制或转录,即图中的①和②;红霉素与核糖体结合,影响翻译过程,即图中的③,A错误;青霉素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利福平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转录过程,而不是抑制DNA的复制,B错误;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型的细胞核,其①、②和③都发生在细胞质中,C正确;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不会出现④⑤过程,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做过如下的实验:①②③④⑤⑥为六个空白琼脂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实验结论等相关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含生长素比多,含生长素比多,含生长素比

B.若将放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则二者生长趋势相同

C.由此实验可知,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并且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有关

D.若将均放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的胚芽鞘弯曲角度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B. 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C. 3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D. 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大蒜叶片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某小组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不同温度下a、b值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表示大蒜叶片的呼吸速率,b表示大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B. 在131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呼吸强度增强,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不断减小

C. 在16℃条件下,10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大蒜叶片最多能增重10mg

D. 14℃条件下大蒜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a-e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b、d过程只能在细胞分裂时进行

B. 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只有a、b、c

C. 结构完整的活细胞都可以发生a、b、d

D. 图中所有过程都可在细胞内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据图回答:

(1)图甲处于有丝分裂___期,其中有___条染色体,___DNA分子,___条染色单体。

(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__________,此时细胞处于图乙中____段。

(3)图丙对应图乙中____段,可表示分裂期的________期,处于此分裂时期时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形成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与______(细胞器)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B. 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

C. 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 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药物成瘾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药物成瘾的治疗成为研究热点。谷氨酸能加强这种成瘾的奖赏效应,对药物依赖起了促进作用。图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突触示意图。谷氨酸不仅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还能导致Ca2+大量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有关该生理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谷氨酸存在于突触前膜内侧,以胞吐的形式释放

B. 神经沖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 合氨酸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 NO扩散至突触前膜,促进谷氨酸的释放,进而增强药物成瘾的效应,属于负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C。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为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内分泌腺。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报”,有助于体温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

(2)高温持续期,机体的散热量___________产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_____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3)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