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为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①制备30%新鲜猪肝研磨液;②设置了如下(左图)实验组,横向为梯度pH,纵向为不同量的新鲜猪肝研磨液;③每支试管加入等量且足量H2O2溶液,并设置相同且适宜的反应温度;④设计实验记录表如下(右图);⑤以加入猪肝研磨液后同等时间内测得的H2O2减少量为实验结果作记录。下列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1. A.
    此实验有2个自变量,1个因变量,温度、H2O2浓度等是无关变量
  2. B.
    无论猪肝研磨液量为图中何值,实验结果都可以发现酶的最适pH
  3. C.
    无论猪肝研磨液量为图中何值,记录表中作出的曲线图形都近似抛物线
  4. D.
    无论pH为图中何值,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酶量影响反应速率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横坐标为PH变化,纵坐标为研磨液量变化,所以有2个自变量,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温度、过氧化氢量保持相等,是无关变量,A正确。酶的最适PH不因研磨液量变化面变化,B正确。在最适PH时,过氧公氢分解最快,超过或低于这个值分解速率都下降,C正确。当PH过高或过低,酶失去活性,影响反应速率,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催化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天利38套 高中生物 题型:071

在动植细胞质内广泛存在的过氧化物酶体(有一层膜结构包被)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该酶在动物体内主要集中于肝脏。它的作用是使H2O2分解成H2O和O2。生物体内的H2O2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产物。美国科学家把人的过氧化氢酶基因植入实验鼠体内,使细胞内过氧化氢酶含量显著提高,其平均寿命比对照组老鼠延长20%。

Ⅰ.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肝细胞中合成过氧化氢酶所需的原料除来自消化道吸收和自身组织蛋白分解外,还可以来自于________。

(2)人体受伤后,若伤口较深,往往先用H2O2处理伤口深处,其原理是破损细胞释放的________产生O2,使厌氧致病菌死亡,有利于维持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3)过氧化物酶体是组成细胞质的________部分,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它比核糖体出现的时间要________。

Ⅱ.完成下列探究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

目的要求: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材料用具:试管、水槽、温度计、量筒、滴管、酒精灯。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

方法步骤:

结果预测:经上述探究,你认为________号试管在5秒钟内产生的气体量最大。若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则该实验可以证明过氧化氢酶对H2O2的分解具________性。

讨论与思考:某同学在上述实验中,所用材料与其他同学相同,只是在加入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没有按正确方法操作,与其他操作正确的同学相比,实验现象不明显,请分析该同学错误使用的实验用具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9分)某班级同学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一)实验材料:
体积分数为2% 、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用HCl、NaOH溶液调节);三只洁净的烧杯(标号甲、乙、丙);浸过酵母菌液(正常生活状态的酵母菌)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三组,每组三片,浸泡时间相同;秒表一只。
(二)实验原理:
酵母细胞产生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O2附着在滤纸片上,使滤纸片上浮。
(三)实验操作:
①将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30ml分别倒入甲、乙、丙三只烧杯内;
②同时放入三张滤纸片,记录每张滤纸片上浮所用时间;
③将实验过程数据统计填表。
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四)实验结果:全部结果都显示,pH=9的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其次是pH=7的烧杯,最慢的是pH=5的烧杯。
(五)质疑:网络资料显示,酵母菌的最适pH是4.0—5.8。为什么pH=9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而pH=5烧杯中滤纸片最后浮出液面?有同学推测,可能是HCl溶液或NaOH溶液影响了过氧化氢分解。
为验证推测,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把方案补充完整。
第一步:取三个洁净的50毫升烧杯分别标号为1、2、3号;
第二步:分别向三个烧杯加入30毫升体积分数2%的过氧化氢溶液;
第三步: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A、B、C三组,每组三片,      ▲     浸泡相同时间后取出晾干;
第四步:                                      ▲                            
第五步:                                        ▲                          
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
(1)                                        ▲                             
(2)                                        ▲                             
(3)                                       ▲                             
(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9分)某班级同学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一)实验材料:

体积分数为2% 、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用HCl、NaOH溶液调节);三只洁净的烧杯(标号甲、乙、丙);浸过酵母菌液(正常生活状态的酵母菌)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三组,每组三片,浸泡时间相同;秒表一只。

(二)实验原理:

酵母细胞产生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O2附着在滤纸片上,使滤纸片上浮。

(三)实验操作:

①将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30ml分别倒入甲、乙、丙三只烧杯内;

②同时放入三张滤纸片,记录每张滤纸片上浮所用时间;

③将实验过程数据统计填表。

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四)实验结果:全部结果都显示,pH=9的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其次是pH=7的烧杯,最慢的是pH=5的烧杯。

(五)质疑:网络资料显示,酵母菌的最适pH是4.0—5.8。为什么pH=9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而pH=5烧杯中滤纸片最后浮出液面?有同学推测,可能是HCl溶液或NaOH溶液影响了过氧化氢分解。

为验证推测,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把方案补充完整。

第一步:取三个洁净的50毫升烧杯分别标号为1、2、3号;

第二步:分别向三个烧杯加入30毫升体积分数2%的过氧化氢溶液;

第三步: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A、B、C三组,每组三片,      ▲      浸泡相同时间后取出晾干;

第四步:                                      ▲                            

第五步:                                        ▲                          

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

(1)                                        ▲                             

(2)                                        ▲                             

(3)                                        ▲                              

(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班级同学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一)实验材料:

体积分数为2% 、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用HCl、NaOH溶液调节);三只洁净的烧杯(标号甲、乙、丙);浸过酵母菌液(正常生活状态的酵母菌)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三组,每组三片,浸泡时间相同;秒表一只。

(二)实验原理:

酵母细胞产生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O2附着在滤纸片上,使滤纸片上浮。

(三)实验操作:

①将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30ml分别倒入甲、乙、丙三只烧杯内;

②同时放入三张滤纸片,记录每张滤纸片上浮所用时间;

③将实验过程数据统计填表。

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四)实验结果:全部结果都显示,pH=9的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其次是pH=7的烧杯,最慢的是pH=5的烧杯。

(五)质疑:网络资料显示,酵母菌的最适pH是4.0—5.8。为什么pH=9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而pH=5烧杯中滤纸片最后浮出液面?有同学推测,可能是HCl溶液或NaOH溶液影响了过氧化氢分解。

为验证推测,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把方案补充完整。

第一步:取三个洁净的50毫升烧杯分别标号为1、2、3号;

第二步:分别向三个烧杯加入30毫升体积分数2%的过氧化氢溶液;

第三步: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A、B、C三组,每组三片,   ▲   浸泡相同时间后取出晾干;

第四步:                   ▲            

第五步:                     ▲           

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

(1)                    ▲              

(2)                    ▲              

(3)                    ▲               

(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班级同学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一)实验材料:

体积分数为2% 、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用HCl、NaOH溶液调节);三只洁净的烧杯(标号甲、乙、丙);浸过酵母菌液(正常生活状态的酵母菌)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三组,每组三片,浸泡时间相同;秒表一只。

(二)实验原理:

酵母细胞产生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O2附着在滤纸片上,使滤纸片上浮。

(三)实验操作:

①将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30ml分别倒入甲、乙、丙三只烧杯内;

②同时放入三张滤纸片,记录每张滤纸片上浮所用时间;

③将实验过程数据统计填表。

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四)实验结果:全部结果都显示,pH=9的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其次是pH=7的烧杯,最慢的是pH=5的烧杯。

(五)质疑:网络资料显示,酵母菌的最适pH是4.0—5.8。为什么pH=9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而pH=5烧杯中滤纸片最后浮出液面?有同学推测,可能是HCl溶液或NaOH溶液影响了过氧化氢分解。

为验证推测,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把方案补充完整。

第一步:取三个洁净的50毫升烧杯分别标号为1、2、3号;

第二步:分别向三个烧杯加入30毫升体积分数2%的过氧化氢溶液;

第三步: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A、B、C三组,每组三片,   ▲   浸泡相同时间后取出晾干;

第四步:                    ▲              

第五步:                    ▲              

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

(1)                    ▲              

(2)                    ▲              

(3)                    ▲              

(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