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请补充完整调查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地点:池塘。

(2)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3)调查如下项目:

①非生物成分:调查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物成分:调查池塘中蓝球藻的数量变化与下列哪种生物的调查方法相类同?___________(酵母菌、水草、鲫鱼、田鼠)。决定蓝球藻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该池塘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部分图解。

其中B1+C1+D1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________的能量。第二营养级所具有的能量只是第一营养级的10—20%,其原因是第一部分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部分能量直接传递给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等六校高三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表示磷酯分子,它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也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B. 物质乙、丙的单体可分别表示为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C. 基因和结构2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结构2上

D. 结构2在根尖成熟区的细胞中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经主动运输跨膜运输物质时需线粒体提供ATP

B. 膜的组成成分可由囊泡从内质网转移至高尔基体上

C. 生物膜与生物体内信息传递有关而与能量转换无关

D.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但细胞代谢不受其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组成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

B. 细胞中C、H、O、N的含量最多

C. 多糖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D.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基因型为AA,其体细胞中一个基因A突变为基因a,A基因编码138个氨基酸的多肽,a基因使相应mRNA增加一个相连的三碱基序列,编码含有139个氨基酸的多肽。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突变的a基因在该二倍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

B. A基因与a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姐妹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C. 图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 如果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子一代,则最早在子三代中能分离得到的基因型为aa的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玉米为遗传常用材料,其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味两种。某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亲本

组合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

紫色×紫色

白色×白色

F1籽

粒颜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黄色、白色

紫色、黄色、

白色

白色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________。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省级名校大联考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40片,抽去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平均分为4组,分别不同处理,如图,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小圆形叶片上浮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最短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贵州省贵阳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器官移植在当今的疾病治疗中普遍被应用,但在全世界的临床医学上普遍存在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很多设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____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给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现代医学证明,可从新生儿剂带血中分离出细胞,若将来需进行器官移植,可通过培养该类细胞并加入__________因子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自身移植,这样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3)借助核移植技术获得器官: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____________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对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成年患者,可取出病人正常的体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将其注入处于____________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通过电刺激方法使两细胞融合,然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受体细胞,使____________发育成器官,由于核基因来自于病人自身,所以器官移植后也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为了扩大器官供体的来源,科学家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抑制或祛除抗原决定基因,再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猪器官,从而解决供体短缺问题。获得该转基因猪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的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