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分)(1)研究人员将S1和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池塘中的鲫鱼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①调查鲫鱼的种群数量所用的方法是      ,C点时鲫鱼的年龄组成为     

②图示过程中该鲫鱼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      型。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      点时,达到了种群的环境容纳值。

③该图所示的原理在生物捕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案】

(1)①竞争 ②如下图:

(2)①标记重捕法  增长型    ② S   B D   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最大的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实现可持续生产(或从具体每年的最大捕捞量、具体达到多少开始捕捞等角度回答问题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由图A和B可知,S1种群与S2种群之间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②在T1温度条件下,S1种群的竞争能力强;在T2温度条件下,S2种群的竞争能力强。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则S2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

(2) ①鲫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鲫鱼的种群数量。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逐渐增加,因此鲫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②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且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BD段,种群密度也在逐渐增大,但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D点时,种群数量停止增长,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由此可见,图示过程中该鲫鱼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在B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D点时,达到了种群的环境容纳值。

③在生物捕捞方面,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最大的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实现可持续生产。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9年江苏高考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8分)动物器官的体外培养技术对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意义重大。下图是一个新生小鼠的肝脏小块培养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切成小薄片,这有利于肝脏细胞        。
(2)气室中充入5%C02: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
(3)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选择抗生素的                 ,以保证抗生素对肝脏无害。
(4)有机物X有毒性,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
肝脏小块,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有机物X溶液等。实验过程:
①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养淋巴细胞,取4等份,备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4组上图所示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骤)。

 
   甲
   乙
   丙
   丁
步骤一:加人肝脏培养液
   √
   √
  √
   √
步骤二:加入有机物X溶液
  √
 
 √,
 
步骤三:放置肝脏小块
  √
 
 
 
上表中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取4组装置中的等量培养液,分别添加到4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淋巴细胞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对比分析。若丙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甲组的淋巴细胞正常,则说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每空1分,共8分)图一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图二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②、③、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结构中涉及到的神经元与突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个。

(2)图二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填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一可知,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____________,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从而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

(4)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⑤___   _____(填结构名称)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⑤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________(填“有”或“无”)感觉。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阻断了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的兴奋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湖北武汉部分重点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动物器官的体外培养技术对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意义重大。下图是一个新生小鼠的肝脏小块培养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切成小薄片,这有利于肝脏细胞                                     。

(2)气室中充入5% C02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

(3)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选择抗生素的     ,以保证抗生素对肝脏无害。

(4)有机物X有毒性,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

肝脏小块,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有机物X溶液等。

实验过程:

   ①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养淋巴细胞,取4等份,备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4组上图所示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骤)。

 

    甲

    乙

    丙

    丁

步骤一:加人肝脏培养液

    √

    √

   √

    √

步骤二:加入有机物X溶液

   √

 

  √

 

步骤三:放置肝脏小块

   √

 

 

 

上表中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2分)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取4组装置中的等量培养液,分别添加到4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淋巴细胞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对比分析。若丙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甲组的淋巴细胞正常,则说明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每空1分,共8分)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红细胞、蓝藻细胞、叶肉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顺序不对应)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         (细胞结构)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填标号)。

(4)在研究膜的成分时,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    细胞,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四川省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I.(每空1分,共8分)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当由于①使血糖含量上升时,A____的分泌会增加,通过促进合成___       _,以及转化成非糖物质等途径,使血糖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当由于②使血糖含量降低时,B          的分泌增加,主要通过促进____,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

   (2)A的增加会③    B的分泌,B的分泌增加会④____ A的分泌,从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3)在血糖平衡调节中,与B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

   (4)糖尿病痛人会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其根本原因在于患者             

II.(每空2分,共12分)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和内部因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园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下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英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CO2和释放CO2量的状况。请分析回答:

   (1)光照强度为b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光照强度再增强,             

   (2)光照强度为a对,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CO2的量。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a,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____?为什么____

   (3)妇果将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盐线,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____,为什么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