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体内甘油、脂肪酸通过方式a被吸收

B. 动作电位产生时Na+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可用b表示

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可能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D. 受温度影响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b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a曲线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运输速率不断增加,应该为自由扩散;b曲线开始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加,一段时间后收到载体蛋白的限制不再增加,可能是主动运输或自由扩散。人体内甘油、脂肪酸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即方式a,A正确;动作电位产生时Na+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可以用b表示,B正确;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因此其最大运输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C正确;温度也会影响自由扩散的速率,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 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 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 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则

A. 细胞吸水

B. 细胞失水

C. 液泡颜色变浅

D. 液泡体积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髙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调亮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为生产HIV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HIV疫苗的操作简要路径。 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过程①称为 ___________ 技术,过程②融合实验完成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 过程①需要用到________酶。一个DNA片段进行扩增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CR技术,如果这个过程中消耗了引物62个,则进行了______轮的DNA复制。

(3)若将重组质粒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中,通常应采取_____________技术。

(4)用限制酶处理DNA片段,可使特定核苷酸序列特定部位的_____________键断开。若用X、Y两种限制酶作用于图2中的DNA片段,并进行电泳分析,其结果如下图。 A至D选项中,关于两种酶切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质粒蛙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 质粒是细菌和酵母菌细胞质中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C. 质粒与目的基因的连接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

D. 质粒只有携带外源DMA片段才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悉,艾滋病是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死亡数据最高的病种,截至2017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防艾迫在眉睫。早期获得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具体过程见图1:

(1)通过培养杂交瘤细胞收集到的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过程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HIV自愈者体内提取的抗体相比,培养杂交瘤细胞所获得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技术在 HIV的疫苗的研制工作得到广泛应用,科学工作者利用该技术研制HIV疫苗的操作简要路径见图2:

图2中①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的载体有___________(至少两例),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

(3)大肠杆菌质粒常作为基因工程目的基因的载体,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需要制备感受态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其细胞壁

B. 其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C. 其核物质外没有核膜包围

D. 其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与酵母菌的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该地区也是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域。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_________宿主细胞。

(2)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请阐述b组和c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b组:排除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组:_________的参照。

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_________,可得出_________的结论。

(3)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ADE)。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备选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

备选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U(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细胞系W(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实验方案:

组别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实验组

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

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

对照组

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

①请指出本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改进本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